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13節別讓孩子成為小霸王(2 / 2)

五、提供機會讓孩子學習與人分享

父母可以製造機會,例如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來,讓孩子學習分享。當孩子能感受到分享的樂趣,例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能玩到別人不同、好玩的玩具,他自然願意與人分享。

不過,父母不要一下子要求小孩太高。例如,隻剩下一顆糖,還叫他分給別人,反而讓他覺得分享是件痛苦的事。小孩隻有在覺得受到公平待遇時,與人分享的意願才會高。

六、促進孩子間的合作行為

幫助孩子了解合作的好處,孩子才不會我行我素、一副霸道的模樣。在家中,父母不妨製造機會,讓孩子學習合作,解決問題。例如:媽媽有事要人幫忙時,可暗示請他幫忙。

七、接納、了解和協助孩子

當小孩表現霸道、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時,父母加以責備或批評,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小孩覺得自己不是好孩子,更會以負麵的行為如摔東西、打人,來贏回自尊。

不過,這也並不表示父母要讚同孩子的霸道行為。幼教老師建議父母先接納幼兒的霸道行為,因為幼兒其實還缺乏經驗,不懂得更好的表達或處理方式。接納後,進而了解他行為的緣由。例如,幼兒霸道有時是挫折感的反彈或不快樂的情緒反應,有時也可能出在父母的管教態度、說話技巧或對幼兒要求過高等方麵。

如果父母沒有先了解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疏通幼兒的情緒,隻是數說一頓大道理,他會覺得父母根本不了解他,對幼兒講大道理是沒用的。

重要的是,幫助幼兒學到怎樣才是較好的處理方式。如果幼兒說不出來,父母從旁提供方法,也須注意談話的態度和技巧,避免強製或填鴨的方式,否則會削弱幼兒學習的意願。

當生活中再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時,幼兒便懂得用較適當的方式處理,這就是他們成長的開始。

八、教導幼兒麵對挑釁

幼兒在與人的互動中,當然有可能遭受到小霸王的挑釁,父母不宜放任不管,應教他處理的方法,教導幼兒告訴父母或老師是第一步。

實際上,大一點的孩子會自動聯合抑製小霸王,那是人類保護自己的行為。對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就要告訴他們,讓幼兒了解“小霸王”的行為:“他比較小,以為你們的東西,他可以拿,不知道要借用。”並直接教幼兒麵對挑釁的方法:“你告訴他不可以拿,把你的東西拿回來就好。”

如果家中有小霸王,父母不必太擔心或很嚴厲地盯著孩子即時改正,隻要開始適當的教導就不嫌遲。畢竟,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在其中進進退退、慢慢地學習。

當孩子的表現有進步時,父母別忘了適時給予鼓勵,抱一個、親一個、拍拍手、誇他兩句,都是好方法。平時也要讓孩子盡早意識到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由於在幼兒心目中,父母是最偉大的人,父母的激勵能強化、引導他們的正向行為。在人格養成過程中,父母要使其漸漸形成讓人讚賞的人格,不容易成為霸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