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7節教育幼兒學習的妙方
1.學會對事物的分類
這是對幼兒智能教育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隻有具備這種分類能力,才能初步認識世界。為使兒童能夠正確分類,就必須提高他們觀察力的敏感程度。幼兒都喜愛遊戲,在遊戲時父母應有意幫助孩子建立分類的感性原則。這些原則有下列幾種:聽上去一樣;嚐起來一樣;摸上去一樣;有相同的顏色;有相同的形狀;有相同的長度……
這是認識世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比較。通過對具體可感事物的比較,孩子會注意到更多細節,認清哪些事物相同,哪些事物不同,區別出在哪一方麵相同,在哪一方麵不同等等。能夠區別,就能認識世界。
2.學會分辨某一大類事物中的不同部分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學習任務就應從掌握事物大類的組合,轉向理解這類組合的抽象名稱,例如“家具”、“動物”、“服裝”或“食物”等等。然而,每一大類中又包含著不同的種屬。在“狗”的類別裏,則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狗,而“狗”又不過是“動物”裏的種屬之一。為使孩子順利掌握抽象名詞,理解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概念,您應采用講故事的辦法,為孩子編述各種有關故事。同時,您還應使孩子明白,文字是詞彙的組成部分,無數詞彙組成無數語句,無數語句才構成無數動聽的故事。
3.學會以邏輯順序來排列組合客觀事物
幼兒往往善於模仿,樂於跟隨家長做家務活動,但總是事與願違,將東西收拾得亂七八糟。甚至在收拾自己的玩具時,花費很大力氣也不會把它們由小到大整齊排列起來。為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您應多與孩子進行一些排列組合方麵的遊戲,並在遊戲中同孩子一起依照下列組合原則行事:從最平穩到最顛簸;由最安靜到最吵鬧;由最肥胖到最瘦弱;從最堅硬到最柔軟;從最高大到最矮小;由最潮濕到最幹燥。
4.學會掌握一般的時間概念
年幼的兒童對於“事情在何時發生”往往都會感到疑惑不解。2~3歲的兒童除去知道“白天”和“夜晚”(僅憑他對環境的黑白色彩感覺),沒有任何時間意識。您必須利用有關遊戲,尤其利用遊戲的過程使他產生這種觀念。最初可能仍是朦朧模糊,但通過遊戲會最終使他理解“在……之前”、“在……之後”這類詞的含義。如果孩子能形成關於“不久”、“一會兒”這類詞的清晰概念,例如理解您說的這句話:“媽媽正在洗衣服,過一會兒再帶你去公園”,他就可能變得更為聽話和乖巧。
5.學會掌握有關場所和空間位置的概念
某些成年人總以為幼兒會自發懂得上部或底部,外麵或周圍這類詞的含義,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孩子正需要您以具體動作與他一起來形象理解這些空間概念。例如“捉迷藏”,孩子可以藏在椅子後麵,也可以躲到桌子下麵。當你們一起總結捉迷藏的“經驗”時,孩子就會理解什麼是空間和空間概念了。對於幼兒的智力發育,空間概念至關重要,他的想象能力所以能夠發達起來,往往是從空間概念開始的。
6.學會掌握數字的涵義
對於幼兒來說,計數是一種更高、更抽象的認知技能。學齡前兒童固然可用死記硬背以唱歌方式學會計數,但往往不會應用。許多5~6歲的兒童在數物件、數人數、數手指或腳趾時,還需要家長頗為吃力的幫助。為幫助孩子盡快提高計算能力,您應與他多做一些計算遊戲。如果孩子想知道某一堆或一排物品有多少,您必須教導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這一堆或一排物品中,每個物件隻能數一次。在數每一物件時,要鼓勵孩子去實際感觸它。當孩子用手觸摸到他的最後一個腳趾,並說“10”的時候,您應明確向他說明,這最後一個數字,就是所有這些腳趾的總數。平時還可以讓孩子數分幣、扣子,走路時可以讓他數數走過的樓梯等等。
7.學會區分真正變化與假象變化
常常有這種情況發生:如果您和孩子各有一塊蛋糕,而您將自己的蛋糕揪成碎塊並用它們蓋滿您麵前的盤子,孩子便會認為您的蛋糕比他多。他甚至還會用他那顯得很少的整塊蛋糕去換您那盤看起來顯得很多的碎蛋糕。幼兒們容易被事物的表麵變化所迷惑而產生錯覺。為使他們能夠識別真假,您必須有意設計一些遊戲,使他們在遊戲中掌握識辨不同變化的技能。例如,您可以手持一條繩子,一會兒將其彎曲,一會兒又把它拉直。彎曲的繩子似乎顯得短些,其實它與伸直的繩子在長度上完全一樣。當孩子從遊戲中弄清其中道理,就會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此後不再被同一類的變化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