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4節育兒成功的訣竅
她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像隻受傷的小狗般在屋裏到處走,有時便哭起來。她父母很擔憂,問她原因,而她隻回答:“沒事”。她怎麼能告訴他們,她已無法自拔地初墜愛河,可是她的“白馬王子”卻甚至不知道有她這麼一個人!後來,她父親坐下來握著她的手,慈愛地問她,終於知道了她鬱鬱不樂的原因。父親溫和、簡單地談人生和愛,又安慰她。那時她才6歲。
“我從沒有忘記過那個時刻,”嘉芙蓮說,“我常回想那件事,並且奇怪為什麼他沒有笑我,反而用莊重態度對我,關心我的感受。”
嘉芙蓮的父親羅伯特從來沒有上過父親之道一類的課程,他隻是向女兒表露了對她的愛,肯花時間陪她,盡量從她的角度看世界而已。事實上,沒有比這更好的為父之道了。
“關於撫育孩子,父親有獨特的作用和特殊的力量。”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深入研究過100個快樂家庭之後指出,以互相信任、真誠和無條件的愛等根本原則作為基礎的傳統價值觀念,仍是撫育兒女的成功要訣。在這方麵,父親往往有獨到之處。
父愛有時候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則需要培養。但無論如何,父愛能對成長中的兒童產生持久、積極的作用,令兒童受益極大。以下是根據一些實際的經驗,闡釋孩子最希望父親怎樣待他們。
一、對孩子表露愛意
一位家庭教師說他做家庭輔導工作時,最常聽到的一個願望就是孩子說:“我但願爸爸告訴我或用行動向我表示他真愛我。”幼教老師和心理學家等常會遇到與這大同小異的各式各樣問題:子女——通常是已成年人——渴望父親對他們多表露愛意。“我懷疑父親不愛我,”作家華特寫道,“但就我記憶所及,他從未摟抱過我或親吻過我,也從未說過愛我。”
對孩子明顯表示愛他們,能使他們得到所需要的保證和鼓勵。而這道理反過來對父親也適用。動機心理學家西格有一天就證明了這一點。他在裝配一輛買給4歲兒子湯姆的三輪車時,因為有枚螺釘怎樣都旋不進螺帽,他越來越不耐煩。他正欲放棄,在旁看著的湯姆突然脫口說道:“爸爸,我真的好愛你!”不用說,西格終於把三輪車裝配好了。專家研究發現:在關係融洽的家庭裏,父親即使不善於對孩子表露情感,也總會盡力表達。有些人總覺得難以啟齒,便在信上、卡片上或孩子所繪畫的背麵用文字表達。有位精於作曲的父親為孩子譜寫歌曲,借此告訴孩子他愛他們。
此外,做父親的可以參考一位母親的做法。這位母親知道孩子不願意她在大庭廣眾之中對他們表露愛意,於是想出一種隻有她孩子知道的暗號。孩子要參加運動比賽或其他學校活動時,她會緊捏孩子的肩膀一下,意思是“我愛你”。
對妻子表露愛意,也是父親向孩子表示愛的一種重要“替代”方式。專家的研究一再證明:夫婦互相公開表露愛意,最能令孩子感到放心和精神穩定。
二、肯花時間陪孩子
父親能給予孩子兩種最主要的東西,就是愛和時間。但可惜的是,這兩種東西往往正是他們最少給的。有些時候,孩子會硬是隻要父親,什麼別的人都不要。“如果父親肯陪孩子,孩子是會清楚記得的。”郭蘭迪說:“孩子腦海中有關父親的重要記憶,有些來自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瑣事。”
作家蘇珊回憶說:“我小時候,夏天常在黃昏前隨父親到後花園傾談,直到母親叫我們回去吃飯為止。我從沒聽過他說‘別煩我’。”
東肯塔基大學的一位田徑總教練李克工作繁忙,經常要出門,丟下妻子和兒子考雷。“在賓夕法尼亞州那段日子,我對父親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帶我去打獵。他不是很愛運動的人,然而那樣我們就可以在一起。我們倆毋需講許多話。不過,我們一起在林中的那些時刻美妙極了。”考雷說。李克在家的時候總是盡量騰出時間來陪兒子,例如和兒子一起在後院打籃球或一起出門。1991年夏天,他們倆曾一起乘車遍遊科羅拉多州。
三、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這是做父親最容易忽略的一點。隻要回想你自己的童年,你就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會在孩子眼中顯得神秘、可怕或可笑。
已忘記了孩子如何看世界的父親,常會覺得大惑不解。比方說,他們給女兒買了一件昂貴玩具,卻發現女兒竟然拿著裝玩具的那個盒子玩上半天——這是因為在她眼裏那不是個盒子,而是個城堡。父親著實應該記得孩子的玩具貨車是驛站馬車,孩子的床是太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