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養輕教或隻養不教,隻管吃好穿好,長胖長高。
(2)重物質營養,輕精神營養。造成物質營養過剩,精神營養貧乏。
(3)重智育,輕德體。把“育人”等同於“育智”,育智等同於育分。隻要分數高,其他一切都不管。
(4)重眼前實惠,輕長遠利益。讓孩子棄學掙錢,提前就業。心中隻想著“掙票子”,而不顧孩子的前途和國家的利益。
(5)重天命,輕科學。輕信什麼“龍生龍”、“鳳生鳳”……不教不管,聽天由命。
要把孩子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新人,家庭教育必須堅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作為父母,要站得高,看得遠,培養孩子既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又能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為此,我們愛孩子,教孩子,一定要以德為先,以智取勝。讓孩子從小自立自強,又紅又專。
3.遵循兒童身心發展
孩子的健康成長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麵,而身體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父母應注意日常觀察。愛是用心靈去體會孩子最細微的精神需要。要愛在點子上,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和獨特要求,如兒童期好奇、好動、好玩、好交友;少年期複雜多變等心理特點。其次,對孩子情緒上的變化、思想上的苦樂、學習上的進退要深入了解,及時關心幫助,不能隻看結果,不查原因,簡單從事。再次,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要指導,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摸透孩子的“心”。這樣,情感渠道通了,父母真誠的愛就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4.加強自身修養
明智的父母是有原則的,愛孩子要服從教育目的,考慮教育作用、研究教育方法。如果孩子沒教好,把錯誤歸罪於孩子,把不滿向孩子發泄,這種作法是最愚蠢的。說“孩子難教”,其實是“父母難當”。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心理學家認為:隻有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才能既入耳,又入心。父母的理想、信念、品德、言行、作風、習慣,無時無刻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子女。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們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連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是很有道理的。父母茶餘飯後的高談闊論、夫婦之間的生活瑣事、待人處事的各種態度,常常給孩子以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