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促進嬰幼兒心智發育 第15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幾乎是幼兒的特征之一。一方麵是因幼兒的好奇心強,活動力大,另一方麵,跟大人一樣,他們餓了、累了、煩了,或情緒不好的時候,注意力亦無法集中。此外,幼兒的個性亦有不同。然而對有些孩子,集中注意力似乎特別困難,他們不像其他孩子一樣,碰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時可以玩上一會兒,譬如玩泥巴、畫圖或是坐下來看電視。這些孩子在將達學齡時,父母會特別為他們未來的學校生活擔憂。嚴格說起來,他們又非臨床上醫師所謂的“多動兒”。碰到這樣的情形,父母該怎麼辦呢?
一、找出原因
家長首先要做的,應是心平氣和、仔細客觀地觀察孩子的行為,找出孩子不專心的根本原因。
影響專注力的因素如下:
1.生理方麵
聽覺或視覺有障礙。有些孩子因聽力不佳,常被誤以為充耳不聞,說什麼都不專心聽。尤其在幼兒園中,由於環境中雜音特別多,孩子若無法分辨該聽的聲音和背景中的雜音,難免頻頻出錯,挫折感更重。而視力不好在幼兒期也不易發現,會被誤為視若無睹,缺乏學習意願。此外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時,也會讓孩子因困倦或營養不良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2.飲食與環境方麵
糖果、含咖啡因的飲料或摻有人工色素的食物,會刺激孩子的情緒,影響專心度。再者,環境汙染造成血液中含鉛量過高也有影響。
3.家庭方麵
教養態度與家中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行為影響最大,也常是影響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當局者迷”,成為往往無法客觀的找出問題的症結。從下列幾個方麵來觀察,或許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1)教養的態度是否一致?教養態度不一致的情況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定性。
(2)是否太寵愛孩子,缺少行為規範?由於現代親子間相處的時間不多,為了在有限時間充分表達父母的愛意,“愛”與“縱容”就常被混為一談,易引起親子間不愉快的行為規範往往被輕易刪除,使孩子隨心所欲,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少有學習忍耐、克製情緒、克服困難的機會,做任何事自然難以持久。
(3)是否為孩子買過多的玩具或書籍?外在刺激太多,玩著汽車,一會兒又找別的玩具,一換再換,玩具隻帶給孩子的短暫的吸引,無法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樂趣。
(4)家庭生活步調是否太快?家長在公私兩忙的情況下,凡事講求效率,步調原本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節奏中打轉,根本無暇而專心地完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