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很快過去了,9月份新學期轉眼即到。雖然陳林有一百個不願意去新學校報名,但麵對現實他又不得不和小柱子他們一塊,老老實實去按時報到。
開學第一天,陳林領了書本後,被班主任老師安排到了教室前二排靠中間的位置,他前排是一個長得很秀氣的小姑娘,穿著一件印著藍色碎花的連衣裙,笑起來很好看。後來小柱子不知道從哪探到的信息,放學回家的路上告訴陳林,那姑娘叫楊柳,她有海外關係,有一個小姨在香港,她穿的那花衣服就是她小姨郵回來的。
杏花村教學點離他家有3公裏,學校沒有食堂,學生和老師一樣,每天中午放學後回家吃飯,然後再返回學校上課。陳林家窮,沒有鍾表,全憑感覺掌握時間,農村人也有記時間的土辦法,清晨,當家裏的大公雞叫第一遍時,天就快要亮了,這時候大人們就得起床做早飯,孩子們匆匆忙忙吃了早飯,背上書包紛紛奔向學校。有時候李秀芬怕早上孩子去上學遲到了,雞還沒有打鳴她就起來忙碌,許多時候飯做好了,天還沒亮,她就幹脆坐在柴房灶台旁邊打一個盹,小歇會;有時候晨霧透過牆壁的破洞,悄悄浸濕了她那滿頭白發而渾然不知。
真道是冷月銀霜楓葉墜,人無語,花無淚,歎此生好年華都去;春去冬來,人已憔悴;柴門風雪夜,唯有老母銀發如雪。
開學後第一周,學校組織了一場摸底考試,陳林在新生全學年組考了第一名,班主任周雨薇樂開了花;因為陳林的各科成績都很均衡,幾乎全是滿分。這是她從事教學工作六年多來,遇到的第一個有學習天賦的好苗子。
班主任是一位中年婦女,戴一付眼鏡,顯得文雅而有氣質,她是省城來的知青,父母是省城東江大學的教授,因為被打成走資派,父親死在了牛棚裏,母親不久也因病去世了。父母雙亡後,周老師在這無依無靠,不久經人介紹就嫁給了村支書的兒子楊樹林。周雨薇老師下鄉前在省城重點高中讀書,如果她父母不劃成右派的話,可能她早被推薦上大學了,因家庭變故,萬物弄人,她一身才學,也隻能落到鄉村當一名沒有編製的民辦代課老師。
周老師喜歡學習用功的孩子,她負責教語文和音樂,兼班主任。在她眼裏,陳林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痛愛有加;她對學生要求很嚴格,每天的功課必須按時完成,而且上課前一一檢查。陳林是班長,楊柳是音樂委員,每次班級考試前二名基本讓這二人包了。二人同屬班幹部,時間長了就慢慢熱絡起來,在學習上二人也互相在暗暗較勁,你爭我趕,陳林幾乎每門功課都不差,尤其對語言文學更感興趣,演講富有感染力;楊柳的各科成績也不賴,但她的英語和物理稍弱點,於是她就經常向陳林請教;有時候她也會從家中帶點小食品悄悄犒勞一下陳林,作為報酬;陳林也樂於效勞,因為他喜歡楊柳說話,她說起話來像那泉水涓涓細流,讓人聽了尤如在炎炎夏日裏一股甘冽的感覺,給她講解的時候自己也重溫知識,一來二去,二人成了好朋友;更是周老師的好幫手,有時候周老師家有事或者農忙沒來學校,班上事務就很放心交給了陳林和楊柳二人管理。
不知道什麼原因,周老師二天沒來學校了,她的課臨時改成了數學和化學課;放學時楊柳叫住陳林,告訴他周老師生病了,想邀他一塊去周老師家看看。陳林答應周末放學後陪楊柳一塊去,那天放學後,楊柳在學校操場東邊等待著陳林,她看見陳林出了教室,朝他招了招手,陳林將書包交給小柱子帶回去,順便給他說明了情況後,與楊柳一前一後往周老師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