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僧停下來等他們,告訴戚繼光說,那位入定老僧火化處在天台之巔,叫華頂,那入定僧是個有道行高僧,他知道自己行將就龕,就提前上了華頂,算準了今日圓寂、今日火化,錯不了的,眾僧都深信不疑。
沈四維還是搖頭,有這等事?人真能算準自己幾時死?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戚繼光說,去看一下不就知道真假了嗎?
再往上走,雲霧忽開,雨也消歇,雨雲都飄到他們腳下去了,華頂竟是藍天麗日,這叫他們暗暗稱奇。
通向華頂的山路上茂草沒人,往下看,萬壑無盡,雲鎖霧障,他們如在天宮。
譚綸忽然在前麵喊,聞到了嗎?奇香無比!
戚繼光抽抽鼻子,他也聞到了,馬上問沈四維,聞到沒有?太香了!
沈四維也喊了出來,真香!這香味綿長、溫馨、不俗,沈四維長這麼大,還從來沒聞過這種異香呢!像藏香,又不像,像印度香料,也不全像。
山頂,飄來一股股青煙,散發香味的地方有一木床,四周架了柴堆,大火熊熊,一個圓寂的和尚端坐於其上,濃煙便是香味來源。
戚繼光和譚綸都向坐化者作揖。
主持火化的和尚過來見禮,說,師父圓寂前,言今日有兩位貴人會登臨華頂,特留下偈語。
說罷他拿出一張黃裱紙,上麵用朱筆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說是寫給二位大官人的,請過目笑納。
這更不可思議了!這入定老僧居然算定將有兩位官人登臨天台山華頂?
戚繼光接這張黃裱紙,隻見上麵寫道:
自歎愚身盡易修,工夫二六不曾休,忙來擊鼓鳴鑼轉,靜裏傳衣受缽遊。鐵樹開花容易得,聖胎成質我知由,四時八節常如此,打破三官射鬥牛。
這偈語連戚繼光、譚綸都解不透,不得不讚歎,他是個挺有學問的高僧啊!
那和尚的回答卻大出他們意料,圓寂師父生前不識一字,經書都是口耳相傳,從他師父那裏聽會的,哪裏稱得上有學問呢。
戚繼光、譚綸不禁大為吃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譚綸一再搖頭,這怎麼可能!
沈四維更不信,目不識丁之人居然能寫出這樣的偈語,這又是一奇呀!
戚繼光對譚綸道,既是留給你我的,一定關乎你我的前程、命運,我怎麼悟不出什麼玄機呢?
譚綸說,也許到了應驗時才見靈驗呢!
下了華頂,他們來到天台山石梁瀑布前,戚繼光、譚綸和沈四維站在刻有“徐霞客觀瀑處”的巨石旁,遠觀瀑布瀉下石梁,轟鳴作響。
沈四維經不住料峭寒風中競開山花的誘惑,采起花來。
戚繼光注視著她,忽然說,別辜負了此情此景,他想出兩句詩來。
譚綸叫他念出來,願給他狗尾續貂。
戚繼光念道:“寒碧不盈掬,山花欲盈筐。”
譚綸略一低頭,馬上續道:“同儕好相待,從容采其芳。”
沈四維鼓掌道,好,兩個人的四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