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堂官喝道:“這是法場,你竟敢拉著棺材鬧法場,這還了得?給我拉下去,杖一百!”
立刻上來兩個錦衣衛差役,從左右按住沈四維雙肩,沈四維全然不懼。
高拱說了聲“且慢”,他問道:“你方才說你叫什麼名字?”
沈四維又重複一遍:“沈四維。”
高拱覺得這名字豁亮,先稱道沈四維名字起得很有學問,卻又質疑:“既是張經女兒,為何姓沈?”
沈四維說她出生前,有瞎和尚算過命,說她克父母,必過繼出去,才保平安,她是從養父姓,故姓沈。
刑部堂官卻嗤之以鼻,說她果然克父,不然張經何以在西市斷頭?
沈四維十分氣憤,說他沒教養,她說,不是她克父,而是像他這樣的贓官“克忠良”。
刑部堂官鬧了個沒趣,人群中有人叫好。戚繼光暗暗佩服沈四維的機智和膽識。
高拱岔開話題,又一次對沈四維的名字大加品評。
沈四維深情地望一眼張經,說這是家父起的名字,四維是什麼?各位大人都是熟讀經史的人,應當知道吧?《春秋》裏稱禮儀廉恥為“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而支撐四維的是孝悌,自己既叫四維,就得為父盡孝道,當今聖上都倡導至孝,她質問這些口不離倫理道德的大人們,如不允她盡孝,他們不就是心口不一、與禽獸無異的小人了嗎?
戚繼光抑製不住內心的感奮與衝動,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說得好!”
沈四維不由得把目光投向戚繼光,那是感激的一瞥。
刑部堂官豈容尊嚴受到小女子挑戰?怒喝道:“小女子膽敢如此放肆,況且有聖上旨意,兩個犯官是要棄屍的,該女子膽敢抗旨抬棺來收屍,罪不容誅,拉下去打!”
高拱製止了刑部堂官的衝動,反倒安撫沈四維,答應成全她盡孝之心。
沈四維進一步請求高拱主持公道,為父伸冤。
高拱表示,雖有同情之懷,卻愛莫能助。斬欽犯,乃奉聖旨,他無權更改。念她至孝,他願成全她,不追究她唐突冒犯之過,可法外開恩,棄市後準予她替父收屍。
沈四維轉頭麵向觀刑者,聲淚俱下地說,她父親忠於社稷,有功於國家,王江涇大捷,殲滅倭寇兩三千,解百姓於倒懸,今卻被奸臣陷害,天下奇冤。她又回頭指著高拱說,作為皇上身邊閣臣,本應替清官伸張正義,否則,枉為人臣,枉為百姓父母官。
戚繼光噓了口氣,人群中竟有人歡呼起來。望著女兒,張經眼裏噙淚,李天寵說他有這樣慷慨悲歌的女兒,可以死而無憾了。
高拱被數落得臉一陣紅一陣白,顯然無法回答,隻得扭過頭去。
沈四維仰天長歎,天子腳下,都沒有伸張正義之處了!
高拱裝聽不見,沈四維轉身悲憤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