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王小嵩低下頭,緩緩地轉過身,緩緩地走了。
在課堂上,全班同學端坐收聽有線廣播。
廣播裏是一個中年女性的聲音。熱情而具有充滿信心的鼓舞性:“總之,在這一次捐獻活動中,每一名少先隊員,每一名同學,都要樹立多捐光榮的態度。我們學校,一定要爭取突破定額。隻要我們爭得了這一種集體的光榮,我校評上區模範小學就毫無問題了,評上市模範小學就指日可待了……”
趙老師——新的班主任,站在窗口那兒,和同學們一起背著手傾聽。安在教室門上方的喇叭箱安靜了,他以為廣播結束了,走上講台,剛要開口說話,不料喇叭箱又傳出了聲音——一個男人的聲音:
“剛才,校黨支部書記,為我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非常明白的……非常……好的……這個這個……動員報告!下麵,校長為大家講幾句話……”
趙老師隻好又踏下講台,仍走到窗口那兒,背著手傾聽。
一個刻板的,仿佛底氣不足的男人的聲音:
“我,沒什麼可說的。但是,沒什麼可說的,也是要說幾句的。我認為,孫書記的報告,闡述了一個態度,兩個願望。一個態度是什麼呢?那就是——多捐光榮。兩個願望是什麼呢?那就是——爭取評上區模範小學……和(喝水聲、嗆水聲、咳嗽聲)爭取評上市模範小學……我……完了!”
趙老師第二次踏上講台,剛欲開口,喇叭箱裏又傳出了聲音:
“我再補充兩句——同學們態度端正不端正,行動積極不積極,首先決定於老師們。所以,各班主任老師,要很認真負責地,進一步動員動員(喝水聲、嗆水聲、咳嗽聲……)我……徹底完了……”
趙老師望望喇叭箱,並不急於開口說話了,耐心地靜默著。
同學們的表情都異常莊重——盡管剛才有可笑處,卻似乎沒有一個人覺得可笑。
趙老師問:“都聽明白了麼?”
同學們沉默不語。
趙老師說:“那麼就舉手報一下數吧。”
一名男同學鼓足勇氣,站起來小聲說:“老師,我……我爸爸在單位捐,我媽媽在單位也得捐,我姐姐在中學還得捐,我妹妹也在咱校,三年級的……我……我回家怎麼和爸爸媽媽開口哇?”
張萌說:“剛才書記的講話不是說了麼?兄弟姐妹中有一個在咱們學校的,那也要各捐各的,不能互相代替。”
那男同學回頭瞪張萌。
趙老師:“你先坐下。你的問題,我會替你向學校反映的。”
韓德寶說:“老師,我……隻能捐一棵凍白菜什麼的,還是我們家平時舍不得吃,要留著過年包餃子的!”
“一棵凍白菜什麼的也可以。”
徐克說:“你應該捐半塊豆餅。”
韓德寶說:“沒有啦!早吃光了!你以為我爸的戰友還老給我家送哇?”
趙老師說:“這樣吧,肯定能捐點什麼東西的,把手舉起來,我心中好有個數。”
張萌、郝梅和七八個男女同學先後舉起了手。
趙老師說:“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遇到了連年的自然災害。有些農村,正在餓死人。正在發生像舊社會一樣的逃荒。我們城市人,畢竟還有一份口糧保證。我們省一口什麼吃的,捐給我們那些快餓死的、四處逃荒的同胞,的確也是完全應該的。”
又有兩個同學舉起了手。
趙老師期待地望著大家。
王小嵩、徐克頻頻望吳振慶,仿佛他足以代表他們兩個似的。
吳振慶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
趙老師:“嗯,又多了一個同學。”
不料吳振慶急忙站起來聲明:“老師,我家沒什麼可捐的。我爸是拉貨車的,吃得多。全家的口糧隻有先可著他吃飽了,他才有力氣拉車,才能掙錢養活我們全家。”
趙老師不解地問:“那你為什麼舉手呢?”
吳振慶說:“我……我有個想法,能保證……保證我們班不拖學校的後腿,而且……超額……”
“噢?什麼想法?說說看。”
吳振慶說:“老師,你別犯愁,星期天你帶我們到郊區去撿菜怎麼樣?那不就解決難題了麼?”
“撿菜?能撿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