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能控製某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如霸淩、風暴、疾病、失業危機等,但我們可以選擇積極還是消極地應對它們。不論在哪裏演講——加利福尼亞中部,或南美洲,或中國等,總有年輕人問我,你有這麼多身體障礙,為什麼還如此樂觀?我跟他們說,我總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麵。”
凡是存在的生命體,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類,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這種價值是不可衡量的,但是在人類世界裏,我們經常用財富、權力、歡愉、抱負、名聲和地位來權衡價值,以取得的成就來確定是否快樂,這是一種相當短視的做法,它會把人們引向貪婪的競爭與永不滿足的欲望。那麼,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明確自己的價值,立足於安寧與快樂中?
完美的不完美
所有的人類都有缺陷,然而就生命而言,每一個人又都是完美無缺的存在。但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人與人之間會進行比較,並相互議論與評價,這時候他們憑靠的就是世俗的價值觀,如財富、地位、成就等。所以,在世俗的觀念裏,你可能會處處受到不完美的製約,並在其限製下倍感痛苦。
尼克·胡哲當初上學時,隻要有孩子對他說一些很傷人的話,比如說他怪,說沒有女孩子會喜歡他,說他是廢物、毫無價值、沒有未來,他就會照單全收,並讓自己陷入痛苦與絕望之中,甚至在別人說他的人生沒有希望的時候,他還打算自殺。
那時的他還沒有學會堅強,沒有學會對自己的快樂與自尊負責。到上中學時,尼克已經成熟了很多,雖然對別人的非議仍然感到憤怒與痛苦,但他已經學會控製自己的反應,開始思考對方說話的出發點,以及分析他們的動機。尼克在一次又一次被孩子們的謊言與惡語攻擊後,漸漸領悟到那些都是謊言,而他自身的價值也不在這些孩子的言論中。尼克相信這樣一個真理——他是上天的完美作品,他降臨在這個世界上,自有其目的和意義。
你也一樣,在世俗的比較裏你可能一無是處,但是在生命的真正價值裏,你是獨一無二的珍品,千萬不要被他人的言語或行動所懾服,不要讓別人來控製你對自己的感覺,要對自己的目標與未來負起責任。
無可替代的快樂
快樂是我們都想要的,誰不想過得快樂呢?但是,如果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在職場被老板嗬斥,在辦公室被同事排擠,想要快樂就很難了。特別是當你的成就不夠多,被人嫌棄又無可奈何時,你的快樂就幾乎無影無蹤了。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因為批評會帶走快樂;所有人都熱愛讚美,因為讚美會帶來快樂。
你對快樂的需求與依賴沒有錯,但是不靠譜的是,你把這些快樂的決定權都交給了別人。
怎麼辦?如何創造一個無須依賴別人的快樂?這些由別人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不是真正恒久的。
尼克·胡哲上小學的時候就是不快樂的,因為他的同學們不可能像他的家人一樣接納他、嗬護他、鼓勵他與喜愛他,有的同學看到他會產生懷疑、排斥與不接納的態度,甚至還有調皮搗蛋的同學會辱罵和威脅他。在一次又一次地藏在灌木叢裏,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懷疑和否定後,尼克終於回歸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相信並依賴上帝,相信他是值得愛的,相信他的人生是有價值與意義的。他繼續付諸行動,從信仰、工作、為別人做事、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等方麵得到了深遠而恒久的快樂。
也許你沒有尼克那樣的信仰,但是從內心深處發掘快樂,而不是從別人身上找尋快樂,這個,你也可以做到。你可以從一些更恒久自然的生活中去發掘,包括自己的天賦或才華。可以是天邊的晚霞,可以是一首悅耳的曲子,可以是樹枝上嶄露的新芽,也可以是鬆柏中開出的鮮嫩的黃花、黎明時鳥兒的鳴叫、回家時小狗的歡迎……這一切,都會讓你把對快樂的注意力,從詭譎多變的世俗價值,轉向更舒暢天然的能量世界,你將由患得患失,轉向更為自信,更有力量。
當你持之以恒地去練習,並隨時提醒自己回到快樂的本源,而不糾結在社交場合中別人的態度或言語;當你將快樂,從別人身上轉到自己內心,你就不會因為譏諷、嘲笑、嗬斥而心有千千結了,你就能端坐在那無可替代、不會丟失的快樂裏,任外麵風聲雨聲嘰嘰喳喳聲,卻始終安然與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