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第四十六(1 / 1)

物色第四十六

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蓋陽氣萌而

玄駒步,陰律凝而丹鳥羞,微蟲猶或入感,四時之動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華秀其清氣,物色相召,人誰獲安?是

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鬱陶之心凝。天高氣清,

陰沉之誌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況清風

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

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

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

灼” 狀桃花之鮮 ,“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

容 ,“瀌々”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々”學

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

兩字連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複思經千載,將何易

奪?及《離騷》代興,觸類而長,物貌難盡,故重遝舒狀,於

是“嵯峨”之類聚,葳蕤之群積矣。及長卿之徒,詭勢瑰聲,

模山範水,字必魚貫,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辭人麗淫而繁句

也。

至如《雅》詠棠華 ,“或黃或白”; 《騷》述秋蘭,“綠

葉”、“紫莖”。凡攡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

不珍。

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

吟詠所發,誌惟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

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

知時也。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

且《詩》、《騷》所標,並據要害,故後進銳筆,怯於爭鋒。莫

不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善於適要,則雖舊彌新矣。是以

四序紛回,而入興貴閑;物色雖繁,而析辭尚簡;使味飄飄而

輕舉,情曄曄而更新。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

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餘者,曉會通也。若乃山林皋

壤,實文思之奧府,略語則闕,詳說則繁。然則屈平所以能洞

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讚曰∶山遝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

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