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 第六十九(2 / 3)

注④索隱楊,平陽,二邑名,在趙之西。“陳”蓋衍字。以下有“楊平陽陳掾”,此因衍也。言二邑之人皆西賈於秦、翟,北賈於種、代。種、代在石邑之北也。

注⑤正義賈音古。秦,關內也。翟,隰、石等州部落稽也。延、綏、銀三州皆白翟所居。

注⑥正義上之勇反。種在恒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代,今代州。

注⑦集解徐廣曰:“石邑縣也,在常山。”

注⑧集解晉灼曰:“懻音慨。忮音堅忮。”瓚曰:“懻音慨。今北土名強直為‘懻中’也。”索隱上音冀,下音寘。

注⑨索隱上音羈,下音羊戰反。奇羨謂奇有餘衍也。

注⑩集解徐廣曰:“羠音兕,一音囚幾反,皆健羊名。”索隱羯音己紇反。

羠音慈紀反。徐廣雲羠音兕,皆健羊也。其方人性若羊,健捍而不均。

注⑾索隱掾音逐緣反。陳掾猶經營馳逐也。

注⑿索隱二縣名,屬河內。

注⒀正義澤、潞等州也。

注⒂集解晉灼曰:“言地薄人觽,猶複有沙丘紂淫地餘民,通係之於淫風而言也。”

注⒃集解徐廣曰:“懁,急也,音絹。一作‘儇’,一作‘惠’也,音翾也。”

注⒄索隱椎,即追反。椎殺人而剽掠之。

注⒅集解徐廣曰:“一作‘蠱’。”

注⒆集解徐廣曰:“美,一作‘弄’,一作‘椎’。”

注[二0]集解徐廣曰:“跕音帖。”張晏曰:“跕,屣也。”瓚曰:“躡跟為跕也。”

索隱上音帖,下所綺反。

然邯鄲亦漳、河之閑①一都會也。北通燕、涿,南有鄭、韂。鄭、韂俗與趙相類,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②濮上之邑徙野王,③野王好氣任俠,韂之風也。

注①正義洺水本名漳水,邯鄲在其地。

注②集解徐廣曰:“矜,一作‘務’。”

注③集解徐廣曰:“韂君角徙野王。”正義秦拔韂濮陽,徙其君於懷州野王。

夫燕亦勃、碣之閑①一都會也。南通齊、趙,東北邊胡。上穀至遼東,地踔遠,②人民希,數被寇,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③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鄰烏桓、④夫餘,東綰穢貉、⑤朝鮮、真番之利。⑥

注①正義勃海、碣石在西北。

注②索隱劉氏上音卓,一音□教反,亦遠騰蝄也。

注③索隱人雕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

注④索隱鄰,一作‘臨’。臨者,亦卻背之義,他並類此也。

注⑤索隱東綰穢貊。案:綰者,綰統其要津;則上雲“臨”者,謂卻背之。

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故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

齊帶山海,①膏壤千裏,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閑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觽□,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其中具五民。②

注①集解徐廣曰:“齊世家曰齊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裏,其民闊達多匿智。”

注②集解服虔曰:“士農商工賈也。”如淳曰:“遊子樂其俗不複歸,故有五方之民。”

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①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之饒。地小人觽,儉嗇,畏罪遠邪。及其衰,好賈趨利,甚於周人。

注①索隱齪音側角反,又音側齗反。

夫自鴻溝以東,①芒、碭以北,②屬巨野,③此梁、宋也。④陶、⑤睢陽⑥亦一都會也。昔堯作*(遊)**[於]*成陽,⑦舜漁於雷澤,⑧湯止於亳。⑨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雖無山川之饒,能惡衣食,致其蓄藏。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滎陽。”

注②集解徐廣曰:“今為臨淮。”

注③正義鄆州钜野縣*(在)*[有]钜野澤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今之浚儀。”正義鴻溝以東,芒、碭以北至钜野,梁宋二國之地。

注⑤集解徐廣曰:“今之定陶。”正義今曹州。

注⑥正義今宋州宋城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作,起也。成陽在定陶。”

注⑧集解徐廣曰:“在成陽。”正義澤在雷澤縣西北也。

注⑨集解徐廣曰:“今梁國薄縣。”正義宋州穀熟縣西南四十五裏南亳州故城是也。

越、楚則有三俗。①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②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江陵故郢都,③西通巫、巴,④東有雲夢之饒。⑤陳在楚夏之交,⑥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徐、僮、取慮,⑦則清刻,矜己諾。⑧

注①正義越滅吳則有江淮以北,楚滅越兼有吳越之地,故言“越楚”也。

注②正義沛,徐州沛縣也。陳,今陳州也。汝,汝州也。南郡,今荊州也。

言從沛郡西至荊州,並西楚也。

注③正義荊州江陵縣故為郢,楚之都。

注④正義巫郡、巴郡在江陵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在華容。”

注⑥正義夏都陽城。言陳南則楚,西及北則夏,故雲“楚夏之交”。

注⑦集解徐廣曰:“皆在下邳。”正義取音秋,慮音閭。徐即徐城,故徐國也。

僮、取慮二縣並在下邳,今泗州。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①其俗類徐、僮。朐、繒以北,俗則齊。②浙江南則越。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注①正義彭城,徐州治縣也。東海郡,今海州也。吳,蘇州也。廣陵,楊州也。言從徐州彭城曆楊州至蘇州,並東楚之地。

注②正義朐,其俱反。縣在海州。故繒縣在沂州之承縣。言二縣之北,風俗同於齊。

衡山、①九江、②江南、③豫章、④長沙,⑤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郢之後徙壽春,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⑦皮革、鮑、木輸會也。與閩中、幹越雜俗,故南楚好辭,巧說少信。江南卑濕,丈夫早夭。

多竹木。豫章出黃金,⑧長沙出連、錫,然堇堇⑨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⑩九疑、⑾蒼梧以南至儋耳者,⑿與江南大同俗,而楊越多焉。番禺⒀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檋瑁、果、布之湊。⒁

注①集解徐廣曰:“都邾。邾,縣,屬江夏。”正義故邾城在*(潭)*[黃]州東南百二十裏。

注②正義九江,郡,都陰陵。陰陵故城在濠州定遠縣西六十五裏。

注③集解徐廣曰:“高帝所置。江南者,丹陽也,秦置為鄣郡,武帝改名丹陽。”

正義案:徐說非。秦置鄣郡在湖州長城縣西南八十裏,鄣郡故城是也。漢改為丹陽郡,徙郡宛陵,今宣州地也。上言吳有章山之銅,明是東楚之地。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長沙二郡,南楚之地耳。徐、裴以為江南丹陽郡屬南楚,誤之甚矣。

注④正義今洪州也。

注⑤正義今潭州也。十三州誌雲“有萬裏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裏,故曰長沙也”。淮南衡山、九江二郡及江南豫章、長沙二郡,並為楚也。

注⑥正義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自陳徙都壽春,號之曰郢,故言“郢之徙壽春”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在臨淮。”正義合肥,縣,廬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廬州也。

注⑧集解徐廣曰:“鄱陽有之。”正義括地誌雲:“江州潯陽縣有黃金山,山出金。”

注⑨正義音謹。

注⑩集解應劭曰:“堇,少也。更,償也。言金少少耳,取之不足用,顧費用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山在營道縣南。”

注⑿正義今儋州在海中。廣州南去京七千餘裏。言嶺南至儋耳之地,與江南大同俗,而楊州之南,越民多焉。

注⒀正義潘虞二音。今廣州。

注⒁集解韋昭曰:“果謂龍眼、離支之屬。布,葛布。”

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①夏人政尚忠樸,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

秦末世,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②東南受漢、江、淮。

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

注①集解徐廣曰:“禹居陽翟。”正義禹居陽城。潁川、南陽皆夏地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案漢中。一作‘隕’字。”索隱鄖音雲。正義武關在商州。

地理誌雲宛西通武關,而無鄖關。蓋“鄖”當為“徇”。徇水上有關,在金州洵陽縣。徐案漢中,是也。徇,亦作“郇”,與鄖相似也。

夫天下物所鮮所多,人民謠俗,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①領南、沙北②固往往出鹽,大體如此矣。

注①正義謂西方鹹地也。堅且鹹,即出石鹽及池鹽。

注②正義謂池、漢之北也。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①果隋②蠃蛤,不待賈而足,③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④偷生,無積聚⑤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穀桑麻六畜,地小人觽,數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

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齊、趙設智巧,仰機利。燕、代田畜而事蠶。

注①集解徐廣曰:“乃遘反。除草也。”正義言風草下種,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則草死而苗無損也。耨,除草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地理誌作‘蓏’。”索隱下音徒火反。注蓏音郎果反。正義隋,今為“邁”,音同,上古少字也。蠃,力和反。果邁猶邁疊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邁”之語。楚越水鄉,足螺魚□,民多采捕積聚,邁疊包裹,煮而食之。班固不曉“裹邁”之方言,修太史公書述地誌,乃改雲“果蓏蠃蛤”,非太史公意,班氏失之也。

注③正義賈音古。言楚越地勢饒食,不用他賈而自足,無饑饉之患。

注④集解徐廣曰:“音紫。呰窳,苟且墮懶之謂也。”駰案:應劭曰“呰,弱也”。晉灼曰“窳,病也”。索隱上音紫,下音庾。苟且懶惰之謂。應劭雲“呰,弱也”。晉灼曰“窳,病也”。正義案:食螺蛤等物,故多羸弱而足病也。淮南子雲“古者民食蠃

注⑤正義言江淮以南有水族,民多食物,朝夕取給以偷生而已。不為積聚,乃多貧也。

由此觀之,賢人深謀於廊廟,論議朝廷,守信死節隱居岩穴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歸於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賈歸富。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故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頉鑄幣,任俠並兼,借交報仇,篡逐幽隱,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②其實皆為財用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③目挑心招,④出不遠千裏,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遊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為富貴容也。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坑穀,不避猛獸之害,為得味也。

博戲馳逐,□雞走狗,作色相矜,必爭勝者,重失負也。醫方諸食技術之人,焦神極能,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於賂遺也。農工商賈畜長,固求富益貨也。此有知盡能索耳,終不餘力而讓財矣。

注①集解駰案:歸者,取利而不停貨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騖,一作‘流’。”

注③集解徐廣曰:“揄音臾。躡,一作‘跕’。跕音吐協反。屣音山耳反,舞屣也。”

諺曰:“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糴。”居之一歲,種之以穀;十歲,樹之以木;

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①封者食租稅,歲率②戶二百。千戶之君③則二十萬,朝覲聘享出其中。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④息二千*(戶)*,百萬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傜租賦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⑤牛蹄角千,⑥千足羊,澤中千足彘,⑦水居千石魚陂,⑧山居千章之材。⑨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栗;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閑千樹萩;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及名國萬家之城,帶郭千畝畝鍾之田,⑩若千畝潖茜,⑾千畦薑韭:⑿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然是富給之資也,不窺市井,不行異邑,坐而待收,身有處士之義而取給焉。若至家貧親老,妻子軟弱,歲時無以祭祀進醵,⒀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臱恥,則無所比矣。是以無財作力,少有□智,⒁既饒爭時,⒂此其大經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給,則賢人勉焉。是故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無岩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

注①索隱謂無爵邑之入,祿秩之奉,則曰“素封”。素,空也。正義言不仕之人自有園田收養之給,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

注③索隱千戶之邑,戶率二百,故千戶二十萬。

注④索隱息二千,故百萬之家亦二十萬。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五十匹。”索隱案:馬有四足,二百蹄有五十匹也。

漢書則雲“馬蹄噭千”,所記各異。

注⑥集解漢書音義曰:“百六十七頭也。馬貴而牛賤,以此為率。”索隱牛足角千。案:馬貴而牛賤,以此為率,則牛有百六十六頭有奇也。

注⑦集解韋昭曰;“二百五十頭。”索隱韋昭雲:“二百五十頭。”

注⑧集解徐廣曰:“魚以斤兩為計也。”索隱陂音詖。漢書作“皮”,音披。

正義言陂澤養魚,一歲收得千石魚賣也。

注⑨集解徐廣曰:“一作‘楸’。”駰案:韋昭曰“楸木所以為轅,音秋”。索隱漢書作“千章之萩”,音秋。服虔雲:“章,方也。”如淳雲:“言任方章者千枚,謂章,大材也。”樂產雲:“萩,梓木也,可以為轅。”

注⑩集解徐廣曰:“六斛四鬥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潖音支,鮮支也。茜音倩,一名紅藍,其花染繒赤黃也。”

索隱潖音支,鮮支也。茜音倩,一名紅藍花,染繒赤黃也。

注⑿集解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駰案:韋昭曰“畦猶隴”索隱韋昭雲:“埒中畦猶隴也,謂五十畝也。”劉熙注孟子雲:“今俗以二十五畝為小畦,五十畝為大畦。”王逸雲:“畦猶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