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孝傳讚(2 / 3)

儀封人。荷蕢。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丈人。

右作者七人。論語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孔子曰¤“作者七人。”見包氏注。董威輦詩曰¤“洋洋乎(盈耳哉)“滿目”,而作者七人。”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右四科。見論語。

顏回。子貢。子路。子張。

右孔子四友。文王有胥附、奔奏、先後、禦侮,謂之四鄰。孟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鄰乎?”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門人益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賜,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奏乎?自吾得師,前有光,後有輝,是非先後乎?自吾得由,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見孔叢子。

顏回。冉伯牛。子路。宰我。子貢。公西華。

右六侍。仲尼誌意不立,子路侍。儀服不修,公西華侍。禮不習,子貢侍。辭不辨,宰我侍。亡忽古今,顏回侍。節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厲也。”見屍子。

檀子。盼子。黔夫。種首。

右齊威王疆場四臣。齊威王與魏惠王會,田於郊。魏王問威王曰¤“王有寶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若寡人,國雖小,猶有徑寸之珠,照前後車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為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候,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魏人不敢東漁於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之者七十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以此為寶,將以照千裏,豈直十二乘哉!”魏惠王慚,不懌而去。見史記及春秋後語。

齊孟嚐君田文。魏信陵君無忌。趙平原君趙勝。楚春申君黃歇。

右戰國四豪。見史記。

太子少傅留文成候韓張良。相國¤文終候沛蕭何。楚王懷陰候韓信。

右三傑。漢高祖曰¤“此三人,人之傑也。”見漢書。

園公。綺裏季。夏黃公。角裏先生。

右商山四皓。當秦之末,俱隱上洛商山。皇甫士安雲¤“並河內軹人。”見漢書及皇甫謐高士傳。

太子太傅疏廣字仲翁。太子少傅疏受字公子。

右二疏,東海人。宣帝時並為太子師傅;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後。朝庭以為榮。授太子論語、孝經,各以老疾告退。時人謂之二疏。見漢書。

重合令子輿。櫟陽令子羽。東海太守子仲。兗州刺史子明。潁陽令子良。

右郡決曹掾汝南周燕少卿之五子,號曰“五龍”。各居一裏,子孫並以儒素退讓為業,天下著姓。見周氏譜及汝南先賢傳。

龔勝,字君賓。龔舍,字君倩。

右並楚人,皆治清節,世號二龔。見漢書。

唐林,字子高。唐尊,字伯高。

右並沛人,亦以潔履著名於成哀之世,號為二唐,比楚二龔。後皆仕王莽。見漢書。左思曰¤“二唐潔己,乃點乃汙。”

平阿候王譚。成都候王商。紅陽候王章。曲陽候王根。高平候王逢時。

右並以元後弟同日受封,京師號曰“五候”。並奢豪富侈,招賢下士。穀永、樓護,皆為賓客。時人為之語曰¤“穀子雲之筆劄,樓君卿之唇舌。”言出其門也。見漢書。張載詩曰¤“富侈擬五候。”北海逢萌,字子康。北海徐房,字平原。李曇,字子雲。平原王遵,字君公。

右皆懷德穢行,不仕亂世,相與為友,時人號之“四子”。見後漢書、嵇康高士傳。

求仲。羊仲。

右二人不知何許人,皆治車為業,挫廉逃名。蔣元卿之去兗州,還杜陵,荊棘塞門。舍中有三逕,不出,惟二人從之遊。時人謂之二仲。見嵇康高士傳。

太傅高密元候南陽鄧禹,字仲華。大司馬廣平忠候南陽吳漢,字子顏。左將軍膠東剛候南陽賈複,字君文。建威大將軍好¤閔候扶風耿¤,字伯昭。執金吾雍奴威候上穀寇恂,字子翼。征西大將軍陽夏節候潁川馮異,字公孫。 征南大將軍舞陽壯候南陽岑彭,字君然。征虜將軍潁陽成候潁川祭遵,字弟孫。太常靈壽候信都¤彤,字偉君。東郡太守東莞成候钜鹿耿純,字伯山。上穀太守懷陰候潁川王霸,字元伯。左中郎將朗陵湣候潁川臧宮,字君翁。驃騎大將軍櫟陽候馮翊景丹,字孫卿。驃騎大將軍參蘧候杜茂,字諸公。建議大將軍鬲候南陽朱祜,字仲先。驃騎將軍慎靖候南陽劉隆,字元伯。揚武將軍全椒候南陽馬成,字君遷。大司空阜成候漁陽王梁,字君嚴。衛尉安城忠候潁川銚期,字次況。左馮翊安平候漁陽蓋延,字巨卿。捕虜將君揚虛候南陽馬武,字子張。饒騎將軍昌城候钜鹿劉植,字伯先。左將軍阿陵候南陽任光,字伯卿。豫章太守中水候東萊李忠,字仲都。左將軍槐裏候扶風萬修,字君遊。琅邪太守祝阿候南陽陳俊,字子昭。積弩將軍昆陽威候潁川傅俊,字子衛。揚化將軍合肥候潁川堅鐔,字子汲。

右河北二十八將,光武所與定天下。見後漢書。張衡東京賦雲¤

“受鉞四七,共工以除。”

武威太守梁統,字仲寧。金城太守庫鈞,字巨公。張掖太守史苞,字叔文。酒泉太守竺曾,字巨公。燉煌太守辛彤,字大房。

右河西五守。是時更始已為“赤眉”所害,隗囂密有異誌。統等五人,共推竇融為河西大將軍,內撫吏民,外禦寇戎,東伐隗囂,歸心世祖,克建功業。見後漢書及善文。

大鴻臚韋孟達。上黨太守公孫伯達。河陽長魏仲達。

右扶風平陵人,同時齊名,世號三達。孟達名彪,丞相賢五世孫,明帝時人。見[後]漢書及決錄。

光祿大夫周舉。光祿大夫杜喬。光祿大夫周栩。尚書欒巴。青州刺史馮羨。兗州刺史郭遵。太尉長史劉班。侍禦史張綱。

右八使。漢順帝時,政在權宦,官以賄成。周舉等議遣八使,循行風俗,同日俱發,天下號曰“八使”。見張¤漢紀。

平輿令韋順,字叔文。順弟武陽令豹,字季明。豹弟廣都長義,字季節。

右清河太守韋文高之三子,皆以學行知名,時人號韋氏三君。見京兆舊事。

楊震,字伯起。震子秉,字叔節。秉子賜,字伯獻。賜子彪,字文先。

右揚氏四公。宏農華陰人。自孝安至獻帝七世,父子以德業相繼為三公。見續漢書。

袁安,字邵公。安子敞,字叔平。敞子湯,字仲河。湯子逢,字周陽。逢弟隗,字次陽。

右袁氏四世五公。見續漢書。

處士豫章徐稚,字孺子。京兆韋著,字休明。汝南袁閎,字夏甫。彭城薑肱,字伯淮。潁川李曇,字子雲。

右太傅汝南陳公,時為尚書令,與諸尚書,悉名士也。共薦此五人,時號“五處士”。見續漢書及善文。

周子居。黃叔度。艾伯堅。郅伯向。封武興。盛孔叔。

右汝南六孝廉。太守李倀選此六人以應歲舉,受版未行,倀死,子居等遂駐行喪。倀妻於柩側下帷見之,厲以宜行。子居歎曰¤“不有行者,莫宣公;不有止者,莫恤居。”於是與伯堅即日辭行。封、黃四人留隨柩車。見杜元凱女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