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孝傳讚
江革、廉範、汝鬱、殷陶。
江革,齊人也。漢章帝時,避賊負母而逃,賊賢之,不害而告其生路。竭力傭賃,以致甘暖,和顏悅色,以盡歡心。欲親之安,自挽車以行。鄉人歸之,號曰江巨孝。位至五官中郎將,天子嘉焉,寵遇甚厚。告歸,詔書褒美,就家禮其終身,以顯異行。
廉範,京兆人也。少孤,十五入蜀迎父喪,遇石船覆,範抱棺而沒,船人救之,僅免於死,遂以喪歸。及仕郡,拯太守於危難,送故盡節。章帝時為郡守,百姓歌詠之。夫孝者,人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是以範之臨危也勇,宰民也惠,能以義顯也。
汝鬱,陳郡人也。五歲,母病不食,鬱亦不食。母憐之,強食。鬱能察色,知病,輒複不食。族人號曰“異童”。年十五,著於鄉裏。父母終,思慕致毀,推財與兄弟,隱於草澤,君子以為難。況童齔孝於自然,可謂天性也。
殷陶,汝南人也。年十二,以孝稱,遭父憂,率情合禮,有長蛇帶其門,舉家奔走,陶以喪柩在焉,獨居廬不動。親戚扶持曉喻,莫能移之,啼號益盛。由是顯名,屢辭辟命。夫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陶孝於其親,而智勇並彰乎弱齡,斯又難矣。
讚曰¤事親盡歡,其難在色。彼養以祿,我養以力。義在愛敬,榮不假飾。嗟爾眾庶,鑒茲前式。
明由曉升級。必育受稅俗。成博受古諸。損丘受延禧。
右燧人四佐。燧人出天,四佐出洛。
金提主化俗。鳥明主建福。視默主災惡。紀通為中職。仲起為海陸。陽候為江海。
右伏羲六佐。六佐出世。
風後受金法。天老受天¤。五聖受道級。知命受糾俗。窺紀受變複。地典受州絡。力墨受準斥。
右黃帝七輔。州選舉翼佐帝德,自燧人四佐至七輔,見論語摘輔象。
重。該。修。煦。
右少昊四叔,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煦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見左傳蔡墨辭。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右羲和四子。孔安國雲¤“即堯之四嶽,分掌四嶽諸候。”鄭玄雲¤“堯既分陰陽為四時,命羲仲、和仲、羲叔、和叔等為之官,又主方嶽之事,是為四嶽。”見鄭尚書注。
伯夷為陽伯。羲仲之後為羲伯。棄為夏伯。羲叔之後為羲伯。
咎繇為秋伯。和仲之後為和伯。垂為冬伯。
右八伯。自羲和死後,分置八伯。舜既即位,元祀,巡狩,每至其方,各貢兩伯之樂。大傳,冬伯後厥一人。鄭玄雲¤“此上下有脫辭。其說未聞。十有五祀後,又百工相和而歌慶雲,八伯稽首而進者也。”見尚書大傳。
¤兜。共工。鯀。三苗。
右四凶。
蒼舒。¤¤。¤¤。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
右高陽氏才子八人。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凱。
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伯熊。叔豹。季狸。
右高辛氏才子八人。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從四凶至此,悉見左傳季文子辭。
禹作司空。棄作稷。契作司徒。咎繇作士。益作朕虞。垂作共工。
伯夷作秩宗。龍作納言。夔作典樂。
右九官。舜登位所選命。見尚書。
雄陶。方回。續牙。伯陽。東不訾。秦不虛。靈甫。
右舜七友。並為曆山雷澤之遊。戰國策顏¤雲¤“堯有九佐,舜有七友。”而屍子隻載熊陶等六人,不載靈甫。皇甫士安作逸士傳雲¤“視其友則雄陶、方回、續牙、伯陽、東不訾、秦不空、靈甫之徒,是為七子。”與戰國策相應。
禹。稷。契。皋陶。益。
右舜五臣。見論語。已列九官中。
禹。稷。契。皋陶。伯夷。垂。益。夔。
右八師。見楚辭七諫。
伯夷。禹。稷。
右三後。伯夷降典,製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三後成功,惟殷於民。漢太尉楊賜曰¤“昔三後成功,皋陶不與焉,蓋吝之也。”見尚書甫刑、後漢書。
微子。箕子。比幹。
右殷三仁。論語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伯夷。太公。
右二老。尚書大傳曰¤“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伯夷居北海之濱,皆率其黨曰¤‘盍歸乎?吾聞西伯昌善養老。’此二人者,蓋天下之大老也,往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曷往!”孔融曰¤“西伯以二老開王業。”
閎夭。太公望。南宮適。散宜生。
右文王四友。尚書大傳雲¤“閎夭、南宮適、散宜生三子,學於太公望。望曰¤‘嗟乎!西伯,賢君也。’四子遂見西伯於¤裏。”孔子曰¤“文王有四臣,丘亦得四友。”此四人,則文王四鄰也。
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右周八士。見論語。賈逵以為文王時,鄭玄以為成王時也。
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
霍叔武。¤叔處。康叔封。聃季載。
右太姒十子。太史公曰¤“ 太姒十子,周以宗強。”見史記。
周公旦。邵公¤。太公望。畢公。毛公。閎公。太顛。南宮適。散宜生。文母。
右周十亂。見論語。其四人已列四友。
秦公牙。吳班。孫尤。大夫冉讚。公子麋。
右五王,並能相焉。屍子曰¤“古有五王之相。”乃謂之王,其貴之也。
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右晉文公從亡五人。叔向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見左傳。晉太尉劉琨詩曰¤“重耳憑五臣。”
奄息。仲行。¤虎。
右三良,車氏之子。秦穆公沒,要以從死,詩人悼之,為賦黃鳥。
見左傳、毛詩。
子展賦草蟲。子西賦黍苗。子產賦隰桑。公孫段賦桑扈。伯有賦鶉之賁賁。子太叔賦野有蔓草。印段賦蟋蟀。
右鄭七穆,謂之七子。鄭穆公子十有一人,罘、駟、豐、印、遊、國、良七人,子孫並有才名,世任鄭國之政,以免晉、楚之難,謂之“七穆”。叔向曰¤“鄭七穆氏,其後亡乎?”及諸候為宋之盟,鄭伯享趙武於垂隴,七卿皆從。文子曰¤“七卿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詩,以卒君貺,亦以觀七子之誌。”見左傳。又吳質書曰¤“趙武過鄭,七子賦詩。”
仲孫¤文伯。叔孫得臣莊叔。季孫行父文子。
右魯桓公之曾孫,世秉魯政,號曰三桓。孔子曰¤“三桓之子孫微矣。”見論語、左傳。
趙無恤襄子。範吉射昭子。智瑤襄子。荀寅文子。魏多襄子。
韓不信簡子。
右六族。世為晉卿,並有功名,此六人實弱晉國。淳於越雲¤“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劉向亦曰¤“田常複見於今,六卿必起於漢。”見左傳、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