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家第一(3 / 3)

二年五月,隆演卒。隆演少年嗣位,權在徐氏,及建國稱製,非其意,常怏怏,酣飲,稀複進食,遂至疾卒,年二十四,諡曰宣。弟溥立,僭號,追尊為高祖宣皇帝,陵曰肅陵。

溥,行密第四子也,隆演建國,封丹陽郡公。隆演卒,弟廬江公濛次當立,而徐氏秉政,不欲長君,乃立溥。七月,改升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拜徐溫金陵尹。明年二月,改元順義,赦境內。冬十一月,祀天於南郊。禦天興樓,大赦。拜徐溫太師,嚴可求右仆射。

三年,唐莊宗滅梁。遣司農卿盧蘋使於唐,嚴可求密條數事授蘋以行。蘋見洛陽,莊宗問之,蘋次第以對,皆如所授。

四年,溥至白沙閱舟師,徐溫來見,以白沙為迎鑾鎮。

五年,唐遣諫議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劉信出勞之,謂曰:“亞次聞有信否?”昭文曰:“天子新有河南,未熟公名也。”信曰:“漢有韓信,吳有劉信,君還,其語亞次,當來較射於淮上也。”乃酌大卮,望牙旗鎞首百步,謂昭文曰:“一發而中,願以此卮為壽,否則亦以自罰。”言訖,而箭已穿矣。

六年,追爵大丞相徐溫四代祖考,立廟於金陵。左仆射徐知誥為侍中,右仆射嚴可求同平章事。是歲,莊宗崩,五月丁卯,詔為同光主輟朝七日。

七年,大丞相徐溫率吳文、武上表勸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十一月庚戌,溥禦文明殿即皇帝位,改元曰乾貞,大赦境內,追尊行密武皇帝,渥景皇帝,隆演宣皇帝。以徐知誥為太尉兼侍中,拜溫子知詢輔國大將軍、金陵尹,治溫舊鎮。諸子皆封王。

二年正月,封東海為廣德王,江瀆廣源王,淮瀆長源王,馬當上水府寧江王,采石中水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鎮江王。六月,荊南高季興來附,封季興秦王。九月,季興敗楚師於白田,獲其將吏三十四人來獻。

三年十一月,金陵尹徐知詢來朝,知誥誣其有反狀,留之不遣,以為左統軍,斬其客將周廷望。以徐知諤為金陵尹。溥加尊號睿聖文明孝皇帝,大赦境內,改元大和,以徐知誥為中書令。

二年,冊其子江都王璉為太子。三年,以徐知誥為金陵尹,以其子景通為司徒,及左仆射王令謀、右仆射宋齊丘皆平章事。四年,封知誥東海王。五年,建都於金陵。六年閏正月,金陵火,罷建都,廢臨川王濛為曆陽公,知誥遣親信王宏以兵守之。拜令謀司徒,宋齊丘司空。知誥召景通還金陵,為鎮海軍節度副使,以其子景遷為太保、平章事,與令謀等執政。

七年九月,溥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應天弘道廣德皇帝,大赦,改元天祚。知誥進位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封齊王。二年,景遷病,以次子景遂為門下侍郎、參政事。三年,知誥建齊國,立宗廟、社稷,置左、右丞相已下,以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冬十月,溥遣江夏王璘奉冊禪位於齊王。十二月,溥卒於丹陽,年三十八,諡曰睿。

升元六年,李昪遷其子孫於海陵,號永寧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吳人多哀憐之。顯德三年,世宗征淮南,下詔撫安楊氏子孫,而李景聞之,遣人盡殺其族。周先鋒都部署劉重進得其玉硯、馬腦碗、翡翠瓶以獻,楊氏遂絕。

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少以販鹽為盜,行密起合淝,隸帳下。行密所與起事劉威、陶雅之徒,號三十六英雄,獨溫未嚐有戰功。及行密欲殺硃延壽等,溫用其客嚴可求謀,教行密陽為目疾,事成,以功遷右衙指揮使,始預謀議。

及行密病,平生舊將,皆以戰守在外,而溫居帳下,遂預立渥之功。及弑渥,又與張顥有隙,使鍾章殺之。章許諾,選壯士三十人,椎牛享之,刺血為盟。溫猶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陽謂曰:“溫有老母,懼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寧可已乎?”溫乃安。明日,鍾章殺顥,溫因盡殺紀祥等,歸弑渥之罪於顥,以其事入白渥母史氏。史悸而泣曰:“吾兒年幼,禍亂若此,得保百口以歸合淝,公之惠也。”

隆演立,溫遂專政,遷升州刺史,治舟師於金陵。大將李遇怒溫用事,出嫚言,溫使柴再用族遇於宣州。行密舊將,人人皆自疑,溫因偽下之,恭謹如見行密,諸將乃安。八年,溫遷行軍司馬、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討使李濤攻越,戰於臨安,裨將曹筠奔於越,濤敗被執。溫間遣人語筠曰:“吾用汝為將,汝軍有求,吾不能給,是吾過也。”赦筠妻子不誅,厚遇之。秋,越人攻毘陵,溫戰於無錫,筠感溫前言,臨戰奔歸,遂敗越兵。十二年,封溫齊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始就鎮潤州,以升、潤、宣、常、池、黃六州為齊國。溫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訓輔隆演於廣陵,而大事溫遙決之。知訓為硃瑾所殺,溫養子知誥自潤州先入,遂得政。

溫雖奸詐多疑,而善用將吏。江西劉信圍虔州,久不克,使人說譚全播出降,遣使報溫,溫怒曰:“信以十倍之眾,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說客降之,何以威敵國?”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因命濟師,遂破全播。人有誣信逗留陰縱全播,言信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溫,溫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及唐師伐王衍,溫急召信至廣陵,以為左統軍,托以內備,遂奪其地。

溫客尤見信者,惟駱知祥、嚴可求,可求善籌畫,知祥長於財利,溫嚐以軍旅問可求,國用問知祥,吳人謂之“嚴、駱。”溫亦自喜為智詐,尤得吳人之心。初隨行密破趙鍠,諸將皆爭取金帛,溫獨據餘囷,作粥以食餓者。十六年,溫請隆演即皇帝位,不許,又請即吳王位,乃許,遂建國改元,拜溫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隆演卒,溫越次立其弟溥。順義七年,溫又請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齊王,諡曰武。李昪僭號,號溫為義祖。

嗚呼,盜亦有道,信哉!行密之書,稱行密為人,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其將蔡儔叛於廬州,悉毀行密墳墓,及儔敗,而諸將皆請毀其墓以報之。行密歎曰:“儔以此為惡,吾豈複為邪?”嚐使從者張洪負劍而侍,洪拔劍擊行密,不中,洪死,複用洪所善陳紹負劍,不疑。又嚐罵其將劉信,信忿,奔孫儒,行密戒左右勿追,曰:“信負我者邪?其醉而去,醒必複來。”明日,果來。行密起於盜賊,其下皆驍武雄暴,而樂為之用者,以此也。故二世四主垂五十年。及渥已下,政在徐溫。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弑相尋,而徐氏父子,區區詐力,裴回三主,不敢輕取之,何也?豈其恩威亦有在人者歟!

據《吳錄》、《運曆圖》、《九國誌》,皆雲行密以唐景福元年再入揚州,至晉天福二年,為李昪所篡,實四十六年。而《舊唐書》、《舊五代史》皆雲大順二年入揚州,至被篡,四十七年。《吳錄》徐鉉等撰,《運曆圖》龔穎撰,二人皆江南故臣,所記宜得實。而唐末喪亂,中朝文字多差失,故今以鉉、穎所記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