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雍也第六(2 / 3)

為費宰”者,費,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數畔。聞子騫賢,故欲使之也。

“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者,子騫不欲為季氏宰,故語使者曰:善為我作辭說,

令不複召我也。“如有複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者,複,重也。言如有重來召

我者,則吾必去之在汶水上,欲北如齊也。○注“孔曰”至“用之”。○正義曰:

雲“費,季氏邑”者,《左傳》文也。雲“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數畔”者,僭禮

樂,逐昭公,是不臣也。昭十二年,南蒯以費畔,又公山弗擾以費畔,是數畔也。

○注“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正義曰:《地理誌》雲:汶水出泰山萊蕪西

南入濟。在齊南魯北,故曰欲北如齊。

伯牛有疾,(馬曰:“伯牛,弟子冉耕。”)子問之,自牖執其手,(包曰:

“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牖執其手也。”)曰:“亡之,(孔曰:“亡,

喪也。疾甚,故持其手曰喪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

疾也!(包曰:“再言之者,痛惜之甚。”)

[疏]“伯牛”至“疾也”。○正義曰: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惡

疾也。伯牛,冉耕字也。有疾,有惡疾也。“子問之,自牖執其手”者,自,從

也。伯牛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問之,從牖執其手也。“曰:亡之”者,亡,

喪也。疾甚,故持其手曰:“喪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者,行善遇凶,非人所召,故歸之於命,言天命矣夫!斯,此也。此善

人也,而有此惡疾也。是孔子痛惜之也。再言之者,痛惜之甚。○注“馬曰:伯

牛,弟子冉耕。”○正義曰:《史記·弟子傳》曰:“冉耕字伯牛。”鄭玄曰:

“魯人。”○注“包曰:伯牛有惡疾”。○正義曰:惡疾,疾之惡者也。《淮南

子》雲:“伯牛癩。”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孔曰:“簞,笥也。”)在陋巷,

人不堪甚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曰:“顏淵樂道,雖簞食在陋

巷,不改其所樂。”)

[疏]“子曰”至“回也”。○正義曰:此章歎顏回之賢,故曰:“賢哉,回

也!”雲“一簞食,一瓢飲”者,簞,竹器。食,飯也。瓢,瓠也。言回家貧,

唯有一簞飯,一瓠瓢飲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者,言回居

處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見之不任其憂,唯回也不改其樂道之誌,不以貧為憂苦也。

歎美之甚,故又曰:“賢哉,回也!”○注“孔曰:簞,笥也”。○正義曰:案

鄭注《曲禮》雲:“圓曰簞,方曰笥。”然則簞與笥方圓異,而此雲“簞,笥”

者,以其俱用竹為之,舉類以曉人也。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

女畫。”(孔曰:“畫,止也。力不足者,當中道而廢。今女自止耳,非力極。”)

[疏]“冉求曰”至“女畫”。○正義曰:此章勉人學也。“冉求曰:非不說

子之道,力不足也”者,弟子冉求言己非不說樂子之道而勤學之,但以力不足故

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者,畫,止也。此孔子責冉求之不

說學也。言力不足者,當中道而廢。今女自止耳,非力極也。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曰:“君子為儒,將以明

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

[疏]“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正義曰:此章戒子夏為

君子也。言人博學先王之道,以潤其身者,皆謂之儒,但君子則將以明道,小人

則矜其才名。言女當明道,無得矜名也。

子遊為武城宰。(包曰:“武城,魯下邑。”)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孔曰:“焉、耳、乎,皆辭。”)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

未嚐至於偃之室也。”(包曰:“澹台,姓。滅明,名。字子羽。言其公且方。”)

[疏]“子遊”至“室也”。○正義曰:此章明子羽公方也。“子遊為武城宰”

者,武城,魯下邑。子遊時為之宰也。“子曰:女得人焉耳乎”者,孔子問子遊

言:“女在武城,得其有德之人乎?”焉、耳、乎皆語助辭。“曰:有澹台滅明”

者,此子遊對孔子言已所得之人也,姓澹台名滅明。“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嚐

至於偃之室也”者,此言其人之德也。行遵大道,不由小徑,是方也。若非公事,

未嚐至於偃之室,是公也。既公且方,故以為得人。○注“包曰”至“且方”。

○正義曰:《史記·弟子傳》雲:“澹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

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行,名施乎諸侯。

孔子聞之曰:‘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亦弟子也。故注不言弟子者,從

可知也。雲“言其公且方”者,公,無私也;方,正直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曰:“魯大夫孟之側,與齊戰,軍大敗。不伐者,

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馬曰:“殿,在軍後。前曰啟,後曰殿,孟之反賢而有勇,軍大奔,獨在後為

殿。人迎,功之。不欲獨有其名,曰:‘我非敢在後拒敵,馬不能前進。’”)

[疏]“子曰”至“進也”。○正義曰:此章言功以不伐為善也。“孟之反不

伐”者,誇功曰伐。孟之反,魯大夫孟之側也。有軍功而不誇伐也。“奔而殿,

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者,此其不伐之事也。在軍後曰殿。

策,捶也。魯與齊戰,魯師敗而奔,孟之反賢而有勇,獨在後為殿。人迎,功之。

不欲獨有其名,故將入國門,乃捶其馬,欲先奔者入城也。且曰:“我非敢在後

為殿以拒敵,馬不能前進故也。”○注“孔曰:魯大夫孟之側”。○正義曰:杜

預曰:“之側,孟氏族,字反。”是也。○注“馬曰”至“前進”。○正義曰:

雲“殿,在軍後。前曰啟,後曰殿”者,案《司馬法·謀帥篇》曰:“夫前驅啟,

乘車大震,ヘ車屬焉。”大震即大殿也,音相似。襄二十三年《左傳》曰:“齊

侯伐衛。大殿,商子遊禦夏之禦寇。”《詩》曰:“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是

殿在軍後,前曰啟也。案哀十一年《左傳》說此事雲:齊師伐我,及清。孟孺子

泄帥右師,冉求帥左師。師及齊師戰於郊。右師奔,齊人從之。孟之側後入以為

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文不同者,各據所聞而記之也。

子曰:“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孔曰:

“佞,口才也。祝它,衛大夫子魚也,時世貴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言

當如祝它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害也。”)

[疏]“子曰: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正

義曰:此章言世尚口才也。佞,口才也。祝它,衛大夫子魚也。有口才,時世

貴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淫,時世疾之。言人當如祝它之有口才,則見貴重,

若無祝它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害也。○注“孔曰”至“善

也”。○正義曰:雲“祝它,衛大夫子魚也。時世貴之”者,《春秋》定四年:

“會於召陵,盟於皋鼬。”《左傳》曰:“將會,衛子行敬子言於靈公曰:‘會

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它從。’公曰:‘善。’乃使子魚。”是

祝它即子魚也。《傳》又曰:“及皋鼬,將盟,將長蔡於衛。衛侯使祝它私

於萇弘。(文多不載)萇弘說,告劉子,與範獻子謀之,乃長衛侯於盟。”是時

世貴之也。雲“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者,案定十四年《左傳》曰:“衛侯為

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雲:“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舊通於南子,在宋

呼之。”是朝為宋之美人而善淫也。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孔曰:“言人立身成功當由道,

譬猶出入要當從戶。”)

[疏]“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正義曰:此章言道為立身

之要也,故曰:“誰人能出入不由門戶?”以譬何人立身不由於此道也。言人立

身成功當由道,譬猶出入要當從戶。

子曰:“質勝文則野,(包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勝質則史。

(包曰:“史者,文多而質少。”)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包曰:“彬彬,

文質相半之貌。”)

[疏]“子曰”至“君子”。○正義曰:此章明君子也。“質勝文則野”者,

謂人若質多勝於文,則如野人言鄙略也。“文勝質則史”者,言文多勝於質,則

如史官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者,彬彬,文質相半之貌。言文華質樸相半,

彬彬然,然後可為君子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馬曰:“言人所生於世而自終者,以其正直也。”)

罔之生也幸而免。”(包曰:“誣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

[疏]“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正義曰:此章明人以正直

為德,言人之所以生於世而自壽終不橫夭者,以其正直故也。罔,誣罔也。言人

有誣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獲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包曰:“學問,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篤,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深。”)

[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義曰:此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