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傳“聿遂也”至“請命”○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為遂也。“戮力”猶勉力也。《論語》雲:“陳力就列。”湯臣大賢惟有伊尹,故知“大聖陳力,謂伊尹”也。伊尹賢人而謂之“聖”者,相對則“聖”極而“賢”,次散文則“賢”、“聖”相通。舜謂禹曰:“惟汝賢。”是“聖”得謂之“賢”,則“賢”亦可言“聖”。鄭玄《周禮注》雲:“聖通而先識也。”解先識則為聖名,故伊尹可為聖也。《孟子》雲:“伯夷聖人之清者也,伊尹聖人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人之和者也,孔子聖人之時者也。”是謂伊尹為聖人者也。桀為殘虐,人不自保,故伐桀除人之穢,是為請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孚,信也。天信佑助下民,桀知其罪,退伏遠屏。天命弗僣,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僣,差。賁,飾也。言福善禍淫之道不差,天下惡除,煥然鹹飾,若草木同華,民信樂生。○僣,子念反,忒也;劉創林反。賁,彼義反,徐扶雲反。煥,呼亂反。樂音洛。

[疏]“天命”至“允殖”○正義曰:桀以大罪,身即黜伏,是天之福善禍淫之命信而不僣差也。既除大惡,天下煥然修飾,若草木同生華,兆民信樂生也。昔日不保性命,今日樂生活矣。僣差,不齊之意,故傳以“僣”為差。“賁,飾”,《易·序卦》文也。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言天使我輯安汝國家。國,諸侯。家,卿大夫。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此伐桀未知得罪於天地。謙以求眾心。○戾,力計反。

[疏]傳“此伐”至“眾心”○正義曰:經言“茲”者,謂此伐桀也。顧氏雲:“‘未知得罪於天地’,言伐桀之事,未知得罪於天地以否。”湯之伐桀,上應天心,下符人事,本實無罪,而雲未知得罪以否者,謙以求眾心。

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栗栗危心,若墜深淵。危懼之甚。○栗音栗。隕,於敏反。

“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戒諸侯與之更始。彝,常。慆,慢也。無從非常,無就慢過,禁之。○彝,徐音夷。慆,他刀反。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守其常法,承大美道。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所以不蔽善人,不赦己罪,以其簡在天心故也。

[疏]“惟簡在上帝之心”○正義曰:鄭玄注《論語》雲:“簡閱在天心,言天簡閱其善惡也。”

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自責化不至。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無用爾萬方,言非所及。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忱,誠也。庶幾能是誠道,乃亦有終世之美。○忱,市林反。

咎單作《明居》。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單音善,卷末同。

[疏]“咎單作明居”○正義曰:百篇之序此類有四,伊尹作《鹹有一德》、周公作《無逸》、作《立政》,與此篇。直言其所作之人,不言其作者之意,蓋以經文分明,故略之。馬融雲:“咎單為湯司空。”傳言“主土地之官”,蓋亦為司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