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品行 6.雨果家訓:按自己的興趣去做(1 / 2)

第一章品行 6.雨果家訓:按自己的興趣去做

維克多·雨果是詩人、作家,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在世界上乃至在法國,雨果是藝術家卻鮮為人知。雨果從未學習過繪畫,卻留下了300多件繪畫作品,這完全取決於雨果的繪畫天賦。雨果的後代繼承其藝術天賦,在以後不同的時期均不同程度地為藝術創作做出過貢獻。雨果的後代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與雨果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從小就愛好文學,悄悄地學著寫詩歌。進學校讀書後,興趣更是日趨濃厚。由於舞文弄墨在當時人們心目中並沒有什麼地位,因此老師得知後非常不高興。為了阻止雨果寫詩,故意用大量的數學題來壓他。

雨果的母親知道後,沒有屈從世俗的觀念,她覺得應該以孩子的愛好為主,於是在一個假日,她對雨果說:“我積極支持你進行詩歌創作。你要記住,按自己的興趣去做,遠比被別人強迫著去做要快樂得多。”她仔細觀察雨果的一舉一動,善待兒子的這種愛好和興趣,支持他學習詩詞歌賦。

平時,雨果的母親處處留心幫助兒子尋找詩題,去捕捉一閃即逝的靈感。在母親的支持下,雨果創作激情勃發,詩思泉湧,進步神速。1817年,15歲的雨果寫了一首題為《學習之益》的詩參加詩歌比賽。這首充溢著才氣的詩,得到了法蘭西學院許多老院士的稱讚,從而使少年雨果在巴黎嶄露頭角。

隨著時間的推移,雨果的文學天才逐漸被激發出來。每逢母親的生日,他總要向母親獻上幾行熱情洋溢的詩。17歲那年,正逢都魯士學院詩歌創作獎比賽,有金雞冠花、銀羅蘭花、銀金盞花、銀百合花等四種獎。這一年因為重建法國十六世紀名王亨利四世的銅像,特征求紀念詩歌,設一個金百合花作為特獎。雨果知道後,決心不放過這次征詩的機會。沒想到母親這時卻病倒了,並且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他隻好打消了這個計劃。可母親卻非常重視這金百合花獎,她喘息著對雨果說:“維克多,你那紀念詩歌呢?那金百合花呢?”

“媽,歐仁昨天守了你一夜,今天夜裏輪到我守你了呀!”

“你不應征了嗎?”

“我已經拿《凡爾登貞女》那首歌寄去爭普通獎了。”

母親伸出瘦弱的手扶住自己的小兒子說:“我要你得那金百合花獎。”

“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明天就到征稿日期了。”

“明天將你的紀念詩歌寄出去。”

雨果聽了母親的話,一夜完成了120行詩。

第二天早晨,他興奮地對母親說:“媽媽,我作出來了,我終於寫好了。”

母親在他額頭上吻了一下作為回答,而雨果也捧回了金百合花獎獻給了母親。

母親就是這樣,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激勵雨果去做自己的事。在她的支持下,雨果的文學天才終於被最大限度地被激發了出來,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在小說創作方麵,把當時的文學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後來,當雨果有了自己的兒女以後,他也謹記母親的教訓: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讓孩子按自己的興趣去做。雨果不僅對自己的兒女,就是對孫兒孫女他給予了濃重的藝術熏陶。雨果在教育後代的時候,多次強調“要做適合自己的事情”。他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從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而“按自己的興趣去做”,後來也逐漸演變為雨果家族的家訓。

雨果的長子夏爾·雨果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攝影藝術。雨果的許多照片都出自兒子之手,成了人們今天研究雨果的珍貴史料。孫子喬治·雨果繼承爺爺的衣缽,成了頗有名氣的水墨畫家和素描畫家,其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題材所創作的銅版畫。雨果的曾孫之一讓·雨果也專門從事繪畫,畫過大量的戲劇舞台布景畫,晚年移居法國南部,專門從事靜物、風景和家庭生活題材的繪畫,其作品的特點是色彩濃烈斑斕,極富震撼力。雨果的另一個曾孫弗朗索瓦·雨果和兒子皮埃爾則是製作金銀工藝品的工匠,他們的工藝品深受現代藝術大師們的鍾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和誌向,都有自己選擇道路的權利。雨果的成才首先得益於母親的支持,可以說,他的母親是一位聰明的母親,她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在英國,一位中國母親帶著5歲的兒子到公園裏玩。兒子在與英國小朋友的交往中,用一隻“紙飛機”換回了一輛玩具“小汽車”。中國母親大為吃驚,因為那隻紙飛機充其量隻值5英鎊,而這輛“小汽車”少說也要20多英鎊。當中國母親找到“小汽車”的主人——英國小孩和他的媽媽時,這位英國母親卻說:“小汽車是屬於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如果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她還表示,過一會兒要領孩子上玩具店,讓他知道這輛小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個紙飛機,以後孩子就不會再做這樣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