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珍視女人,巾幗並不讓須眉 10.“妃”星碩落,從平民走向王妃的戴安娜(1 / 2)

第十章珍視女人,巾幗並不讓須眉 10.“妃”星碩落,從平民走向王妃的戴安娜

她曾經是默默無聞的醜小鴨,她曾經是億眾矚目的英國王妃,然而隨著一次車禍的降臨一切都歸於香消玉殞,戴安娜曾經天與倫比的光環,能讓你悟到什麼?戴安娜裏20世紀的一段傳奇,她極盡榮耀一生,即使在她發生車禍去世後,關於她的話題就從沒有停止過。自從戴安娜與查爾斯王子交往的那一天開始,輝煌的光環似乎就一直籠罩在她的頭上。人們對她的關注、議論、評價讓所有同時代的任何一位明星、名人望塵莫及。她是明星中的明星、名人中的名人。她在英國王室十幾年,也是王室成員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無一例外地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從戴安娜1981年成為王妃,到1997年不幸身亡,短短的16年間,隻要她在公開場合露麵,便無法躲避閃光燈、攝像機的圍追堵截。16年中,她在新聞媒體中出頭露麵的頻率、次數,讓那些當今最紅的明星,甚至億萬富翁、政界要員等自歎弗如。戴安娜的少女時代是一位天真無邪的“灰姑娘”,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邂逅,王子便在這位情竇初開的女人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同時,19歲的戴安娜也贏得了查爾斯王子的好感。查爾斯王子不是禁欲主義者,他是未來英國王室的繼承人,自然他身邊美女如雲,和他有過性接觸的美女也很多。然而,戴安娜的美貌、純情,的確讓這位王子格外動心。查爾斯王子對那些碧眼金發、身材高挑的美女格外青睞,而戴安娜正屬於這種美女,因而很容易贏得王子的喜歡。一位是情竇初開的“愛夢女孩”,一位是年過30的翩翩王子,一位為王子的瀟灑所傾倒,一位為少女的純真與美貌而驚歎。這段愛情與“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經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雖然戴安娜家境富有,但她在家中一直是一個“不重要”的、甚至有一段時間她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人,而就是這樣一位女人,竟然成為王子心目中最鍾情的人,成為了王妃。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舉行了耗資巨大的“世紀婚禮”。戴安娜正式成為王室的一員。一個普通的女人成為了王妃,不僅是身份上的改變,還意味著她的一舉一動都不是個人的事,而是王室的形象。戴安娜在英國王室女性成員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除了伊麗莎白女王和王太後之外,她作為王妃排在第三的位置上。她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個人行為,她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英國王室的形象。一個無憂無慮的女人突然間受到王室種種約束,而且要毫無差錯地遵守各種她非常陌生的“清規戒律”是非常困難的。在她麵前有兩種選擇:要麼“戒掉”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與從前的生活習慣,服從王室的規矩,做一個逆來順受的、合格的王妃;要麼保持自己的個性,追求一個真實的自我,充當叛逆王妃,比如說,她在公眾麵前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放聲爽朗地大笑,而要表現出王妃的矜持和端莊。戴安娜最初選擇了對王室的適應: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改變自己的性格,朝著王室期待的那種合格王妃的方向努力。所以,戴安娜在王室得到的榮華富貴,實際上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為代價的。由於幼年時代的經曆,戴安娜學會了將自己真實的情感隱藏起來,而做出相反的舉動。戴安娜不但要適應宮廷中的各種規矩,更要適應周圍的一切。比如,在她沒有成為王妃之前,她僅僅是一個幼稚園的幼兒教師,而她成為王妃後,一下子成為了舉世皆知的明星。各種新聞媒體對她的關注熱情遠遠超過了她的預料,她的一舉一動都逃不脫媒體的視線,這種完全處於光天化日之下的生活令她感到窒息。在戴安娜成為王妃前,在她的心目中,查爾斯不僅瀟灑英俊,更具有神聖感和神秘感,她所向往的婚姻是一種童話王國裏的婚姻。可後來,事實將她的夢幻擊得七零八落。原來她心中敬仰的王子,現實中是個極其普通的男人。他的性愛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權力基礎上的。王子是在與以隔絕的王宮裏長大的,從不用費心去博得女人的芳心,倒是許多美女主動找上門來。他有各種各樣的愛好,而且從未想過要改變這種愛好,但在這些愛好中,惟獨沒有關心妻子的愛好,也許他自己沒有特殊的要求,也希望妻子沒有這種要求。婚姻的目的隻有一個,即為王室養育一個接班人、一個王位繼承人。所以,婚後的戴安娜很快便發現家庭和宮廷是一樣的,沒有她希望的那種溫暖。尤其是她寄予無限希望的、年齡比她大許多的王子對她的愛並不像她期望的那樣深沉和熱烈。戴安娜漸漸地失望了,和王子的愛並不那麼美好。在著裝方麵,王室對女性成員有明確的、不成文的規定,色調淡雅,但要醒目,如粉紅色、淺藍色、黃色和紫羅蘭色等。裙子的長短也有規定,長短一定要適宜,必須過膝,不要穿緊身、曲線畢露的挑逗性衣服等等。為了適應這一切,戴安娜常常每天換四五次衣服。由於她是王妃,在出席一些公共場合的活動時,必須講話。每逢這時,查爾斯的秘書都會為她準備一些材料,教她講話,而戴安娜討厭背誦這些東西,也不願意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內容講話。公眾越來越關心王妃,連她下車時多露出一段秀腿,也會被媒體大肆炒作一番。這些都令她頭痛。她是天生的主角,不管她和哪些王室成員共同出席公共場合,照相機、攝像機的鏡頭主要以她為焦點:人稱戴安娜是世界上最短的時間內上鏡次數最多的女人。那些規規矩矩的王室成員,誰也未像戴安娜那樣贏得媒體的“熱烈”關注。因此,其他王室成員總有被冷落的感覺,對她產生了忌妒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她對王室種種“不適應”,以及逐步而來的“蔑視”的舉止言談,不僅使她在王室成員中“大失所望”,就連一些在宮廷服務的工作人員也議論紛紛。對戴安娜的脾氣和個性失望最大的人要屬查爾斯王子了,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們的關係已達到無可調和的狀態。戴安娜猶如籠中的“金絲雀”一樣,高貴,但缺少自由。而在宮廷之上,她已經成為世界最耀眼的明星,尤其在衣著打扮和發式上,她幾乎牽動著全世界所有愛美的年輕女士們的神經。仿佛戴安娜就是時尚、就是潮流。假如她無意之間改變了發型,那麼在世界範圍內肯定會流行“戴妃頭”她曾經幾次變換發型,全世界則屢次刮起強勁的“戴妃頭”熱潮;假如她的衣服是藍的,那麼藍色就一定會成為流行色,人稱她是“國際服裝大使”。戴安娜優美的身段,加之在她身上散發著成熟女性的不可抗拒的美。從一個純情女人,變成王妃和少婦,最後成為“國際服裝大使”,其中的變化說明了許多問題。關鍵一點就是戴安娜亞堅守著自己的個性。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的話,那麼戴安娜從一個不諳世故的女人,變成“叛逆王妃”,則是她抗爭命運的結果。戴安娜的種種舉措,越來越與王室的種種規矩格格不入。以保守聞名的英國王室中,她眼裏最為普通正常的行為,也得不到理解。比如,在她的孩子參加體育比賽時,她也會像普通的母親一樣,光著腳衝向終點;她親自到服裝店裏為孩子挑選衣服。她讓孩子接受一種王室從來沒有過的教育方式,目的是想使孩子真正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所有這一切,都與王室的傳統和規矩背道而馳。王妃怎麼能和普通人一樣呢?王室不理解,更不能容忍。王室不能容忍這樣一個叛逆性格突出的王妃,而向往自由的戴安娜,自然也無法接受王室的種種戒條。當這些戒條在戴安娜身上最終失去效用時,她自然會離開對她來說是“冷宮”式的宮廷。美滿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雙方性格、感情、興趣基礎上的,戴安娜和查爾斯看似美滿的姻緣從根本上潛伏著危機。從興趣、愛好、修養、知識結構等方麵看,兩個相差甚遠,可謂天壤之別。他們的婚姻從分居開始,已經徹底名存實亡。當兩個人的婚外情被媒體曝光後,他們隻能選擇離婚。1996年2月28日,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正式離婚。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世紀婚禮,以巨大轟動效應的離婚而告終。離婚後的戴安娜依然是那麼迷人,魅力不減當年,各種媒體一如既往地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戴安娜離開了宮廷,實現自我價值,可以自由地支配自我,把自己全部的愛心和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中。離婚前,戴安娜不僅是“國際服裝大使”,更是一位出名的“親善大使”,曾在100多家慈善機構兼職,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副會長職務達13年之久。世界上許多地方留下過她的足跡。1989年,戴安娜訪問美國期間,在一家醫院訪問,將一名年僅7歲的艾滋病患者緊緊摟在懷中。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離婚後,她代表國際紅十字會來到飽受戰爭折磨的安哥拉,步行深入到已有7萬人死於地雷的地區慰問。戴安娜的這一勇敢行為再次引起轟動,得到了各方麵的褒獎。無怪乎諾貝爾委員會提名她為當年度和平獎候選人。以上種種所為哪能是王室王妃所為?類似行動,不勝枚舉,如此人稱戴安娜是“人民王妃”。從“叛逆王妃”到“人民王妃”,看似簡單的稱謂變化,實際上揭示了一個內涵非常深刻的問題:人民是人民,王室是王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從柔美王妃到叛逆王妃再到人民王妃,戴安娜永遠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是她自己也左右不了的。美貌的戴安娜還和年輕時候一樣,有眾多的追求者。但她與異性交往麻煩太多,當戴安娜和億萬富翁的兒子多迪·法耶茲相戀後,一些以搜集花邊新聞、名人緋聞的記者們對這對戀人圍追堵截,戴安娜幾乎是走投無路,插翅難逃。1997年8月31日,為躲避這些記者們的騷擾,戴安娜和多迪的汽車高速行駛,結果發生車禍,戴安娜不幸身亡。一代王妃香消玉消殞,她留給了人們太多的話題和思索。戴安娜的光環無與倫比,直到她去世後多年,關於她的報道就從來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