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文化的傳承 25.以退為進:巧妙的人生哲學(1 / 1)

第四輯:文化的傳承 25.以退為進:巧妙的人生哲學

出自漢·揚雄《法言·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後指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手段。

唐朝的布袋和尚做了一首很有名的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描寫農夫插秧的時候,一根接著一根往下插。“低頭便見水中天”:低下頭來看到倒映在水田裏的天空。“心地清淨方為道”:當我們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時候,才能與道相契。“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為他能夠退後,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時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進。

這首詩告訴我們:從近處可以看到遠處,退步也可以當作進步。常人有一種傾向: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譬如:某人學問比我淵博,就尊重他;某人錢財比我富足,就巴結他。如果此人條件比我差,就不予理會。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禪師們觀看這個世界與常人就有顯著的不同,譬如詩中說:“低頭便見水中天”,就是要我們虛懷若穀低下頭來,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有一位禪師曾經譬喻說:“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隻不過五尺高而已!而我們這具昂昂六尺之軀,想生存於宇宙之間,那麼隻有低下頭來!”我們看成熟的稻子,頭是俯伏在地麵的,我們要想認識真理,就要謙衝自牧,把頭低下來。

一般人總以為人生向前走,才是進步風光的,而這首詩卻告訴我們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風光的。

古人說:“以退為進”,又說:“萬事無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貴之前退讓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這種謙恭中的忍讓才是真正的進步,這種時時照顧腳下,腳踏實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貴。人生不能隻是往前直衝,有的時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謂“回頭是岸”,往往能有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麵。從事事業,把穩正確的方向,不能一味蠻幹下去,也要有勇於回頭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