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在誘惑中堅守,在寂寞中堅持 12.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經常可以聽到有人這樣發泄:“這簡直太不公平了!”——這是一種比較常見,但又十分消極的抱怨。
當你感到某件事不公平時,必然會把自己同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進行比較。你可能會想:
“既然他們能做,我也能做。”
“你比我得到的多,這就不公平。”
“我沒有那樣做,你為什麼可以那樣做?”等等。
渴求公正的心理可能會體現在你與他人的關係中,妨礙你與他人的積極交往。不難看出,你是在根據別人的行為來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這樣,支配你情感的就是別人,而不是你自己。每當你把自己同別人進行比較時,你就是在玩“不公平”遊戲,而你采取的就是外界控製型思維方法。
人們都渴求公道,但一旦他沒有得到公道時就會表現出一種不愉快。講求正義、尋求公道,這本身並不是一種誤區性的行為,但如果你一味追求正義和公道,未能如願便消極處世,這就構成了一個誤區——一種自我挫敗性行為。
趙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進了這家國企大公司。這公司雖說也是上市公司,但國有企業長期積累的一些習氣仍在發生作用。這些天,趙明的辦公室所在11樓的鍋爐熱水器壞了,喝開水要到15
樓去打。這樣,每天提熱水壺上15樓打開水自然成了趙明分內的事,因為他在辦公室資曆最淺。這天上午,趙明先到外麵辦事,11點多回到辦公室,回來時大汗淋漓,他揭開熱水壺蓋一看,裏麵空空如也。趙明很生氣,大聲說從明天起輪流打開水,不能由他一個人承包。沒人響應,於是,第二天早晨上班後他也不打開水了……結果可想而知,當天中午他就被領導叫去訓了一通,讓他勤快一點……我們在生活中受到要求公平的心理影響,當公平沒有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憤怒、憂慮。但是,過去不曾有過絕對的公平合理,今後也不會有。
其實,生活從來沒有絕對公平的理想國。這著實讓人不愉快,但這的確是實情。我們許多人所犯的一個錯誤便是為自己、為他人所受到的不公平感到遺憾,認為生活應該是公平的,或者認為終有一天會是公平的,於是抱怨、歎息、沮喪、等待……其實生活本來就不是絕對公平的,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探究生活的公平與不公平中,將會虛度時光,陷入困境。
不公道現象的存在是必然的,當你無法改變這一現實時,你可以努力改變自己,不讓自己因此而陷入一種惰性,並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進行積極的鬥爭。首先爭取從精神上不為這種現象所壓垮,然後努力在現實中消除這些現象。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真的絕對公平了,反而是另一種不公平。比爾·蓋茨說:“社會是不公平的,我們要試著接受他。”
接受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能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感傷。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接受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努力做好分內的事,爭取更大的成功;接受生活是不公平的客觀事實,並接受這不可避免的現實。放棄抱怨、沮喪,以平常心、進取心對待生活,不公平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