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在誘惑中堅守,在寂寞中堅持 11.善解人意也是慈悲(1 / 1)

第五章在誘惑中堅守,在寂寞中堅持 11.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製的功夫。

善解人意,不應僅從文字上作善於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僅作“善於”解釋。它還應包含善心、善良的願望這層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與人為善、善待他人,而後才能理解人、諒解人、體察人,體現你的人格魅力。

俗話說:“善心即天堂。”隻有懷抱善心的人,才能愛人、欣賞人、寬容人。他們深知,“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懂得相互接納、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優勢和才華,也寬容他人

的脾氣和個性。對別人,完全是欣賞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計較他的缺點,或者說與自己不合拍的地方。不能理解的時候,就試著去諒解;不能諒解,就平靜地去接受。

而缺少善心者,其“責人也重以周”,既很少去看他人的優勢和才華,更不願寬容他人的脾氣和個性,卻更多地去尋找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對他人的理解很難,諒解更不易做到,他怎麼會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還在善於體察他人的心境,給人以及時雨一樣的幫助,讓溫馨、祥和、慰藉來濃化人生、溝通心靈。比如,對窘迫的人講一句解圍的話,對頹喪的人講一句鼓勵的話,對迷途的人講一句提醒的話,對自卑的人講一句振作的話,對苦痛的人講一句安慰的話……這些非物質化的精神興奮劑,既不要花什麼金錢,也不要耗多少精力,而對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卻無異於久旱的甘霖,雪中的炭火。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住在大山裏的一個禪師,討論關於美德的問題。這時候,一個強盜也找到了禪師,他跪在禪師麵前說:“禪師,我的罪過太大了,很多年來我一直寢食難安,難以擺脫心魔的困擾,所以我才來找您,請您為我洗淨心靈。”

禪師對他說:“你找錯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強盜說:“我做過很多壞事。”

禪師說:“我曾做過的壞事肯定比你還要多。”

強盜又說:“我殺過很多人,閉上眼我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禪師回答說:“我也殺過很多人,我不用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強盜說:“我做的一些事簡直沒人性。”

禪師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我做過的那些沒人性的事。”

強盜聽禪師這麼說,就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了看禪師說:“既然你是這麼一個人,為什麼還在這裏自稱為禪師,還在這裏騙人呢?”於是他起身輕鬆地下山去了。

年輕人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等到那個強盜走後,他滿臉疑惑地向禪師問道:“我很了解您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從未殺生。為什麼您要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呢?難道您沒有從那個強盜的眼神中看到他對您已經失去信心了嗎?”

禪師說道:“他的確已經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難道沒有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如釋重負的感覺嗎?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他棄惡從善呢?”

年輕人激動地說:“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美德!”

遠處傳來了那個強盜歡樂的喊聲:“我以後再也不做壞人了!”這個聲音響徹了山穀。

禪師不惜醜化自己來感化強盜,一顆慈悲之心令人敬服。其實人心都是善的,哪怕是再十惡不赦的人,也有一顆從善的心。所以,對待惡人,使用適當的方法使他們從內心意識到自己善良的美好,就是對他們再好不過的幫助了。

美國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說:“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人,都是需要別人理解、同情和尊敬的。推己及人,與人相處應該豁達一些,像知名作家葉延濱說的“禮讓三先”:與同事相處先讓三分,與長者相處先敬三分,與弱者相處先幫三分。

做到如此,那麼沐浴我們的必將是陣陣和煦的春風和一片燦爛的陽光。

人生在世,與人為伍,許多人常歎善解我者難求。那麼,你就先學著去善於解他人吧。在你善解他人時,他人也將善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