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攻 篇 二、要點精析
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是忠告國君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怨憤而輕易作戰。興軍,即興師,發動戰爭。慍:怨憤,惱怒。什麼情況下才能動武呢?孫子說,要“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也就是說隻有符合國家利益的時候才可以動用軍隊,不符合國家利益的時候就必須停止戰爭。為了使國君將帥明白這一點,孫子又苦口婆心,反複勸說:“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可是國家滅亡了卻不能夠複存,死了的軍人也不可能再生。所以,對待戰爭,明智的國君要非常慎重,賢良的將帥也都十分警惕,這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根本原則。
孫武這一段語重心長的話如警鍾長鳴,因為他目睹了多少人間慘禍皆是因將帥不智、輕啟戰端而造成。據說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戰爭失敗被廢黜後,曾閱讀德文本《孫子兵法》,當讀到“主不可以怒而興軍”這一節時,不禁喟然長歎:“倘若早20年讀這本書,就絕不至於遭此亡國之痛了。”可見,必須慎重對待戰爭是孫子這一段話的要義。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戰國時期,齊楚聯合抗秦,秦惠王派張儀帶著厚禮去見楚懷王。張儀對楚懷王說:“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把商於之地600裏送給楚國”。楚懷王因貪圖小利聽信張儀的話,與齊絕交,派使者去秦國接受土地。此時張儀改口道:“我與楚懷王約定是6裏地,不是600裏”。楚懷王大怒,興兵攻秦,楚大敗,秦占領楚漢中一帶大片國土。這是楚國國君貪利破壞聯盟,又輕舉妄動遭致慘敗的典型一例。
數百年後,一向沉著冷靜的劉備,因義弟關羽被殺,卻也喪失理智,犯了與楚懷王同樣的錯誤。公元222年,劉備為報義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根本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悍然舉兵伐吳。此時關羽全軍覆沒,張飛被刺,正是被敗、新喪之際,理應固守關隘待機而戰。可劉備卻感情衝動,舉蜀全部兵力,傾巢出動,要與東吳決一死戰,在猇亭一帶連營700裏與吳將陸遜對峙。陸遜先堅壁不戰,後采用火攻使蜀軍大敗。從此,蜀國一蹶不振。“小不忍則亂大謀”,決策者切不可感情用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明智的國君與將帥要非常慎重地對待戰爭,這是安國全軍之本。
火攻者明,水攻者強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孫子說:“軍隊以火助攻,其攻勢炎烈;以水助攻,其攻勢強勢。水可以分割隔絕包圍敵人,但不能毀滅敵人。”
戰爭是智慧和力量的角逐。
孫子身處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火藥尚未發明,火器還未出現,各種物資條件也都有限,因此,孫子隻能從自然力量中去尋找作戰的輔助力量,運用“火攻”和“水攻”的手段,給敵人以打擊。
在《火攻篇》中,孫子介紹了用火攻燒毀敵方的營寨、積聚、輜重、倉庫、糧道等五種形式,指出了火攻必須具備的條件:要看天時、要選擇有風的日子、要在上風頭、要用兵力配合,等等。最後,孫子得出結論:借助於火和水的力量,可以明顯地增加自己的力量,從而輕易地奪取戰爭勝利。
劉備駐兵新野,請諸葛亮為軍師,待之以老師之禮,常對關羽、張飛二人說:“我有了孔明,猶如魚之得水。”關羽、張飛見劉備信重一個青年書生,心裏非常不高興。忽然,聽說曹操派遣夏侯惇領兵十萬,殺奔新野而來。張飛怨氣未消,對關羽說:“劉備大哥既信賴孔明,這次就派孔明去迎敵好了。”心裏是想看諸葛亮的笑話。
諸葛亮自從受聘為軍師以來,這是第一次與敵人對陣。他知道自己胸中所學未曾展露,關、張等人對自己不服,雖然已有破敵良策,但恐諸將不聽號令,便對劉備說:“主公如果想讓我調兵遣將,就請賜給尚方寶劍一用,以防關、張等人不聽指揮。”劉備便將寶劍給了孔明。
諸葛亮有了尚方寶劍在手,不怕諸將不服,便召集眾將前來聽令。諸將雖然未服孔明,但對曹兵來攻卻不敢大意,於是急忙趕來,看孔明如何安排。孔明見眾將到齊,便開始調遣起來。他說:“博望城左邊有山,名叫豫山;右邊有林,名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馬。關羽領兵一千埋伏於豫山,敵人到時,不可與戰,放過來便是。敵人的糧草輜重必在後麵,隻要看到南邊起了火,就出兵進攻,燒了他們的糧草。張飛領一千人去安林背後的山穀中埋伏,看到火起,便去博望城中放火燒敵屯糧之所。關平、劉封帶領五百人,預備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後兩邊等候,等到敵人兵到,便可放火。趙雲領兵為先鋒前去迎敵,不許贏,隻許輸。主公您領兵一千為趙雲後援。大家要依計而行,不許違令。”關羽見孔明安排已畢,諸將皆有差遣,隻孔明自己卻沒事可幹,問道:“我們都出去迎敵,不知軍師做些什麼?”孔明說:“我一介書生,不能上陣,隻好坐守新野縣城了。”張飛一聽,大笑說:“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坐在家裏自在,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孔明寶劍在手,說:“尚方寶劍在此,違令者斬。”張飛隻好冷笑而去。關羽心想,等他的計策失敗時再來問他不遲。諸將皆不明白孔明的安排到底如何,心中疑惑不定,但又不能違令,隻好依計領兵安排去了。
孔明又對劉備說:“主公今天就可領兵去博望坡下駐紮。明日黃昏,敵軍必到。那時你便棄營而逃,見到火起再回頭掩殺。”又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功喜筵,準備記功簿,專等諸人得勝回師。這下連劉備也疑惑起來,仗還未打呢,便準備慶功,難道諸葛亮真能以幾千人打敗曹操的十萬大軍嗎?
卻說夏侯惇與於禁等人領兵到了博望,留一半人保護糧草在後慢行,自領一半精兵向前趕來,正遇上趙雲領兵一千前來。隻見趙雲的兵馬隊伍散亂,旗幟不整。夏侯惇大笑說:“諸葛亮以這樣的部隊作前鋒,無異於驅羊飼虎。看來,這次要捉劉備、諸葛亮是捉定了。”趙雲一聽大怒,縱馬來戰。幾個回合下來,趙雲詐敗,撥馬便逃,夏侯惇於後緊追不放。追出十餘裏,趙雲回馬又戰,打了幾下之後又跑。曹將韓浩對夏侯惇說:“趙雲在誘我深入,敵人可能設有埋伏。”夏侯惇說:“瞧敵人這副德行,即使有十麵埋伏,也用不著害怕。”於是又縱馬緊追。趕到博望坡,忽聽一聲炮響,劉備引軍衝殺過來。夏侯惇大笑說:“這便是敵人的埋伏了,不過千人而已。今晚我如不到新野,決不罷兵!”說罷引軍來戰,劉備、趙雲不敵,急忙又逃。這時天色已晚,濃雲密布,風也越來越大。夏侯惇隻顧領兵追殺,道路越來越窄,兩邊蘆葦遍地,樹木叢雜。於禁一見,心裏驚慌,急對夏侯惇說:“道路越來越窄,樹木叢生,應防敵人火攻。”夏侯惇突然明白過來,急令軍馬速回,可是已經晚了。隻聽背後喊聲大起,關平、劉封所率士兵到處放火,一時間,四麵八方都是烈焰,又值夜深風大,熊熊大火滾滾燒來。劉備、趙雲回軍掩殺,曹軍人馬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曹軍糧草被張飛放火燒毀,博望城被關羽搶占。這一仗直殺到天明,殺得曹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急忙收拾殘軍,回許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