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二十二章開源占先機——不拘一格,因勢取利(2 / 3)

在想通了這些情況之後,胡雪岩立馬就和阿珠娘商量,由自己出資請阿珠父親出麵做“絲主人”,在湖州開一家絲行,自己做“絲客人”,並要求他們此次一回湖州就立即著手辦理。

對於胡雪岩的安排,阿珠娘疑惑地問道:“你自己為什麼不來開呢?”

“這話問得對了!”胡雪岩連連點頭,然後解釋說:“為什麼我自己不來開呢?第一,我不是湖州人,做生意,老實說,總有點欺生;第二,王大老爺在湖州府,我來做‘客人’不要緊,來做‘主人’,人家就要說閑話了。明明跟王大老爺無關,說起來某某絲行有知府撐腰,遭人的妒忌,生意就難做了。”

雖然胡雪岩表麵上要“避嫌”,但內心裏早就打好了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王有齡一到湖州,公款解省,當然由他的阜康錢莊代理“官庫”來收支,這正是開辦錢莊之初就設想好了的。王有齡一到湖州,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征收錢糧,因而也必然地將有大筆解往省城杭州的現款。胡雪岩要來一次生意運作,即用在湖州收到的現銀,就地買絲,運到杭州脫手求現,解交“藩庫”。反正隻要到時有銀子解交藩庫就行了,對公家不損一毫一兩,對自己卻是能賺萬利,一筆無本錢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當然,變戲法可不能夠讓別人窺見底蘊。

胡雪岩的這一個移東補西的經營方式是單純用一筆資金做一樁生意,比用代理官庫的銀子經營錢莊兌進兌出的業務,又高明了許多。因為一筆資金隻有在流動中才能增值,用胡雪岩的話說就是:“放在那裏不用,大元寶不會生出小元寶來。因此,做錢莊生意,絕不能讓‘頭寸’爛在那裏。”

雖然,胡雪岩將官庫的銀子轉移替換,除了他那樣的官商之外,一般的生意人很難效仿,但一個生意人既要懂得如何去籌措資金,更要學會如何使用資金。怎樣才能將自己的資金變成“活錢”,而不使任何一筆資金閑置,這理財的學問不是一說就會的。

從這個角度看,想做成活絡的生意,首先要有一顆活絡的心,靈活沒有定式的思維,與眾不同的見解創新精神,知道如何去“移東補西”,而且“不穿幫”,對於每個想成功的生意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事,而且還是一種大本事。

眼光看多遠,生意就能做多大

錢不會自己長腳靠近你,任何人想財源滾滾都要有能“摟”的精神,有最合適摟錢的方式。求變就要自己先變,自己變化要從眼光和思想開始。

俗話說:“男人是摟錢的耙子,女人是裝錢的匣子”。錢不會自己長腳靠近你,任何人想財源滾滾都要有能摟的精神,有最合適摟錢的方式。拿現代的話說就是懂得投資,懂得以錢生錢。

胡雪岩曾經有過一種很是大氣的表示:“我有了錢,不是拿銀票糊牆壁,看著過癮就完事。我有了錢要用出去!”生意人就應該有這股子大氣。有了錢就用出去,在不斷賺錢的同時,也要不斷地以投資的方式去擴展經營範圍,去獲取更大的利潤,沒有能力準確發現投資方向,或者不敢大膽投資的人,換句話說,有了錢不想著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絕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實業家。

縱觀胡雪岩的發達過程,他能由白手起家,不幾年間,便成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以致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位“紅頂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總是不限於一門一行,總在不斷地為自己開拓著新的投資方向,並且看準了就大膽投資,沒有絲毫的猶豫。

在胡雪岩事業的鼎盛時期,他的生意範圍幾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到的所有行當,長線投資如錢莊、絲茶生意、藥店,以及典當業和房地產等,可以說是金融與實業無一錯過。短線投資如軍火、糧食等,所有這些生意在當時條件下都是能賺錢,而且能賺大錢的生意。胡雪岩的靈活變通由他投資的曲線就可以發覺一二,再加上他的投資方式變化多樣,不會固定一種或幾種,更多的時候是相互結合,在長線投資的同時根據社會形勢與需求穿插適當的短線,所以他的生意麵就像一張錯落有致的網,四通八達起來。

很顯然,胡雪岩如果沒有那種有了錢一定想方設法用出去的大氣,如果死守著自己熟悉的錢莊生意而不思開拓進取,他的事業絕不可能做得如此轟轟烈烈。因為他的內心有開拓創新的精神所以才會有這樣過人的膽識和魄力。

當然,胡雪岩的超人經商膽略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自己磨練出來的,善於在各種情況下看出戲來。求變就要自己先變,自己變化要從眼光和思想開始。胡雪岩有句話“頂要緊的是眼光”,他認為:“做生意怎樣精明,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隻有眼光才是“頂要緊的”。這話可謂道理很深。

胡雪岩所說的眼光,從常理上看,不外乎一是要看得“準”,能在別人看不到門道的地方看出門道來,比如胡雪岩由戰事起落影響糧食生產看到販運糧食的前景;因為戰爭的傷痛看到需要幫助的士兵與平民而經營藥業,這些都是看得準;二是要看得“開”,不能隻把眼睛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當。比如胡雪岩做錢莊,卻在糧食販運一行看到了自己可以一為的天地。

從經營範圍的選擇和拓展的角度來說眼光特別重要。不過,胡雪岩過人的氣魄和膽識,給人們的啟發是:一個沒有在商場上開疆拓土氣魄的商人,絕不可能在本業之外看到自己還有可以一為的天地。比如同在一起的古應春和尤五,天天看著大上海,對上海的熟悉遠勝過胡雪岩,而且也都知道戰亂年代糧食的價值,可他們就是想不到要去做糧食生意。看到商機才能創造新的發展空間,才可能獲得新的成功,胡雪岩的成功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由此可見,大生意人的眼光,往往能夠看到十年二十年後的機會;而小生意人,則隻會留意眼前的機會。要想成為一個大手筆的生意人,要有眼光,有膽識,最重要的還要有開拓的精神。這時候對於眼光的要求就更高了一個層次,不僅要“準”還要“開”要“遠”,從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自己的財路。

所以,胡雪岩才這樣說:“做生意要將眼光放遠,生意做得越大,目光就要放得越遠。不要怕投資過大。隻要能用在刀刃兒上,投資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大生意,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下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國,就能做下一國的生意:看得到國外,就能做下國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可見,在胡雪岩的心裏裝的永遠是在自己的領域開疆拓土,一切的條件和要求都是為此服務的。

新由心生,巧由心生

新由心生,巧由心生,贏也由心生,隻有心裏的算盤打得又快又穩才能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同樣多的資金,在不同人的手裏就能用出不同的效果價值,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天壤之別,關鍵就在於“生意智商”的高低。這種智商有先天的成分但更多是後天的培養。一個懂得培養自己的人才能成為生意場上甚至人生中最終的勝利者。胡雪岩懂得這個道理,並能以此活用到自己的每一次挑戰之中。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的生絲運到上海時,正值小刀會要在上海起事。小刀會占領了上海縣城,不僅隔開了租界和上海縣城之間的聯係,也封鎖了蘇、鬆、太地區進出上海的通道,斷絕了上海除海路之外與內地的所有聯係。上海與外部交通斷絕,上海市場生絲的來路也隨之中斷,僅存上年存積的陳絲,而此時又傳來消息,駐在上海的洋商由於戰事在即,更加急於購進生絲以備急需。這在胡雪岩看來,無疑又是一個絕好的賺大錢機會。因為如此一來,生絲的價錢必然看好,完全可以乘此機會大賺一票。這一情況更堅定胡雪岩要“銷洋莊”的打算。

然而,要做“銷洋莊”的生意,第一步首先是要控製洋莊市場,壟斷價格。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大致有兩個辦法:一是說服上海絲行同業聯合,公議價格,彼此合作,共同對付洋人;二是自己拿出一筆資金,在上海就地收絲囤積,使洋人要買絲就必須找我,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

前者需要的齊心協力必須有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倡議,才可能達到積極的效果。而對於生絲生意剛剛起步的胡雪岩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同行的認可度和威信都不夠。因此第一個辦法還不一定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從生意運作的角度看,即使能成也不能完全放棄第二個辦法。因為自己現在的情形十分需要囤積更多的生絲做生意談判的基礎和保障,所以在上海就地買絲的辦法是可取的。這既是控製市場、壟斷價格的基礎,也是能使自己在實現了控製市場的設想,迫使洋人就範之後能夠獲得更大利潤的條件。同時,生絲囤積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他在上海絲商中的地位,為聯絡上海同業的運作增加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