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有思想,有計劃,肯實幹是理想達成的三要素,也是“勤”的體現。多想,多看,多做缺一不可。
勤做不傻做,懂得機變
掌握與運用機變與權變之理,在任何時候都注意給自己留下退路,這是一個高明的商人每一次出擊之前都深思熟慮的問題。
“勤勞就是傻,狡猾才是聰明”,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勤”的理解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偏頗。這裏的原因有很多,但關鍵在於沒有真正地做到過“勤”,體會過“勤”。如果做到了,體會了就不會有這樣的曲解。
胡雪岩曾說:“犯法的事,我們不做。不過,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東西,他怎麼說,我們怎麼做,這就是守法。他沒有說,我們就可以照我們自己的意思做。”簡單幾句話卻反映了他對做事的認識,做事要認真但不能認死理不知變通。胡雪岩認為事物之間總有一種內在的必然聯係,總是相互作用的。有著非常靈活的手腕,並且長於變通才是明智的生存法則。
錢莊做的本來就是以錢生錢的生意。但生財要有道,不能一味貪心。應該充分掌握與運用機變與權變之理,在任何時候都要既注意給自己留下退路,又能夠敢於突破常規,走別人沒有走,甚至不敢走的路。
胡雪岩在他的生意由創業而至鼎盛的過程中,每樁生意的運作,就都既敢於冒險,也特別注意為自己留“後路”。比如錢莊生意主要是通過兌進兌出來賺錢。兌進,自然是吸收存款以做資本,而兌出則是放款。表麵看來這種生意隻要把握時機,隨銀價的起落浮動調整好兌進兌出的利率,就可以穩穩當當坐收漁利。這種將本求利,平平淡淡的運作方式當然也可以,但終歸不能將錢莊生意做大。
首先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顧,也就是我們現在銀行裏說的vip大客戶。大主顧做大生意要大本錢,能有大利潤。這樣的主顧因為資金雄厚自然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這樣一來錢莊的回利就會變高,生意自然就好。但一旦這樣的人成為了借貸者就要加倍的小心了,因為獲利越大,所擔風險也大,款放給他們,自己也要擔風險,這一規律是恒定的。雖然怎麼樣都有冒險,但隻要多思,事先想好退路也是可以一試的。胡雪岩做事自然有他自己確定的原則,那就是要先弄清楚,他的米要運到什麼地方去。運到官軍占領的地方,可以放款給他,但要是運到有太平軍的地方去,就不能放款給他。這就是為自己留下退路。
一個生意人不能隻顧自己的交易環節,還要顧慮到可能危害影響到自己的所有環節。不然很可能會名利兩失,勤做事用心創業但也要留有重新來過的餘地,萬一放款放到倒了,吃虧也是活該了。
胡雪岩做任何生意都不會把自己和官府放到對立的麵上。即使一不小心真的出了什麼問題,也能找到合適的理由開脫自己,不至於走上治罪的絕路。胡雪岩一事當前總是很注意為自己留退路的。可惜的是,到他的後期,他在一些很大的事情上,由於客觀情勢和自我疏忽而發生了損失。比如胡雪岩在為左宗棠西征籌餉而向商行借債,具體運作上就沒有為自己留好退路。為籌餉而向洋人借債實際是很不合算的事情,洋人課以重利,本就息耗太重,而此項借款又不是商款,可以楚弓楚得,牟利補償。但左宗棠為自己西征得功,卻誌在必成。光緒四年,他要胡雪岩出麵邀集商股,同時向英國彙豐銀行借款,華、洋兩麵共借得商款達六百五十萬兩用於西征糧餉。照左宗棠的計算,七年之中,陝甘可得協餉一千八百八十萬以上,以這筆餉款清償“洋債”足夠了。因協餉解到時間不一,因此要求不定還款期次。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這筆借債實際定半年一個還款期次,六年還清。到左宗棠奉調入京之前,為了替後任劉錦棠籌劃西征善後,左宗棠在近乎獨斷專行的情況下又借彙豐銀行招股貸款四百萬兩。
對此事,朝廷批複的意思很明確,因你們息借商款,以致京內各項開支都無從籌措,自然還款也就不能幫你們了。朝廷是置之不理了,這樣,借款的風險無形之中都加到了出麵商借的胡雪岩一人肩上。因為雖然這兩筆借款都由各省解陝的協餉還付,但協餉解到時間不能一定,而且原議解彙的協餉還有可能被取消。協餉不到,無法還款,洋行自然是找胡雪岩,而胡雪岩為了自己的信用,隻能硬著頭皮籌措還款。
在亂世之中要以一人之力而擔國家的債務,這是不應該出現的局麵,也是胡雪岩事前沒有為自己預料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胡雪岩還決心在生絲生意上與洋人一拚到底,“打得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不肯將囤積的絲、繭脫貨求現,則是不僅不留退路,甚至是自己將自己的退路堵死而至背水一戰。這樣,風波突起之時,也就除了破產查封清償之外,別無它路了。“局勢壞起來是蠻快的,現在不趁早想辦法,等臨時發覺不妙,就來不及補救了”。這其中的道理,胡雪岩自然是極懂得的,但具體做起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可見,生意場上瞬息萬變,許多事情都難以預料,因此,再有本事、實力再強的人,都不敢說自己做生意從不會失手。生意場上幾乎沒有生意是可以不冒任何風險的,獲利多少與所冒風險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規模越大,獲利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人的認識過程是無限的,但是人的認識能力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性,才使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限,使得人們考慮問題難以周全,有些變化可以預見,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變化並非如此。
做人做事,信用第一
有信用的人做事才會有板有眼,因為有兌現的承諾做推動力,所以自覺就勤快了起來。
俗話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講得無非是做人貴在堅持到底的道理。對於生意人來說,一時一事講信用並不難,難的是始終如一地講信用,特別是在自己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就更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關口。這也是成大事的人所必須經過的考驗。
有信用的人做事才會有板有眼,因為有兌現的承諾當推動力,所以自覺就勤快了起來。胡雪岩在這一點上可說是做到了始終如一,無論自己的境況如何,都不放棄對信用的堅持。比如在已經開始出現危機的情況下,胡雪岩還大包大攬,答應為左宗棠辦兩件事情:一件是為他籌餉,一件是為他買槍。
左宗棠回到朝廷入軍機,以大學士掌管兵部,受醇親王之托整頓旗營,特地保薦新疆總兵王德榜教練火器、健銳兩營。此時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籌辦南洋防務,為加強實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預計招募六千人馬,至少再需要四千支火槍。同時,招幕來的新兵糧餉雖說有戶部劃撥,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筆開撥費是不能少的,粗略一算就是二十五萬銀子。左宗棠西征時,在上海設了一個糧草轉運局,由胡雪岩代理轉運局的事務。所以這個時候,左宗棠自然想到了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