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十五章快方能占先——兵貴神速,先發製人(2 / 3)

當時胡雪岩要做生絲生意,他與阿珠的父親談妥,自己出一千兩銀子做本錢,讓阿珠的父親回到老家湖州,立馬就在湖州開出一家絲行坐地收絲。但此時卻遇到了一樁麻煩事:按照定規,開絲行要領“牙帖”,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營業執照。

按慣例,絲行“牙帖”要由京裏發下來,因而手續十分繁雜。首先必須由擬開絲行的人先提出申請,再由當地州縣層層上報到京,最後由京裏審批之後再將照本發下,如此一來,要領到一張“牙帖”,來來去去最快也得三個月。新絲都在四五月間上市,這個時候,鄉下正是青黃不接的當口,蠶農都等錢用,同時,蠶農即使不等錢用,也會急於將新絲賣出去,因為新絲存放時間長了會發黃,價錢上會打很大的折扣。對於絲行來說,這個時候開秤收購,自然容易有一個好的進價。

此時已經是三月末了,如果按正常手續辦理絲行“牙帖”,一定會耽誤了收絲。絲行生意多是一年做一季,錯過一季也就隻好等到來年。所以,當老張把這一情況告訴胡雪岩時,胡雪岩當時就有些發急,他要求老張回到湖州想辦法,哪怕花上三五百兩銀子的租金租一張牙帖,也在所不惜,一定先把門麵擺開來,他月半左右就要到湖州收絲。

胡雪岩如此著急,自然有他個性上的原因,他辦事隻要想好了就馬上著手去辦,絕不拖拉。但此時的著急,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已經有了自己一套周密的盤算:他要用在湖州收到的代理官庫的現銀,就地買絲。王有齡此時已經得到了外放湖州,任湖州知州的肥缺,已經操持著要走馬上任。而此時胡雪岩的阜康錢莊也已經立起來了,王有齡既到湖州,也必然要讓他的阜康錢莊代理湖州府庫的“收支”,這正是胡雪岩開辦錢莊之初就設想好了的。王有齡一到湖州,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征收錢糧,因而也必然地將有大筆需要解往省城杭州的現款入到他的阜康錢莊。他要來一次移花接木、移東補西的生意運作,即用湖州收到的現銀,就地買絲,運到杭州再脫手變現,解交“藩庫”。反正隻要到時有銀子解交“藩庫”就行,對公家不損一毫一兩,對自己卻是可以無本求利的買賣,何樂不為!

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好的一個計劃,他當然不肯白白耽誤了一年的時間,故才想出了這麼一個主意。

中國人向來講究不慍不火,從容自若,慢條斯理地做事態度,大難臨頭,“刀架脖子上”也能泰然處之。但是,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我們雷厲風行的。《史記》中有“兵為凶器”的說法。意思是說,不在萬不得已時,不得出兵;但是,一旦出兵就得速戰速決。胡雪岩一直說做生意跟行兵打仗是一個道理,所以他總是能做到當機立斷,絕不耽擱。

兵貴神速,果斷出擊

對於生意人來說,能及時針對具體市場情況做出迅速反應,才能不斷地為自己開辟新的經營渠道,也就是為自己開拓出新的財源。

用兵之道,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走敵人預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未加戒備的地方,即為兵貴神速。胡雪岩做生意時同樣最講究以速度取勝。一個商人能否成功,至少有80%的因素是與出擊的速度相關,因為速度可以先人一步、先拔頭籌。

我們說胡雪岩做生意講究時速,意思就是,胡雪岩因為占了先機,所以能夠先人一著,從容應對。將他和那些在紛亂時事中茫然無措的人們相比照,胡雪岩的優勢便顯現出來。

對於胡雪岩這樣一位眼界開闊、頭腦靈活並且敢想敢幹的人來說,生意場上到處都能見到財源,到處都能開發出財源。比如他為銷“洋莊”走了一趟上海,在上海的“長三堂子”吃了一夕“花酒”,酒席宴上與那位後來成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應春一席交談,就讓他抓住了一次賺錢的機會。

中國開辦洋務之初,這樣的通事是極要緊的人物。他們表麵上主要充當的是類似今天外事翻譯的角色,但由於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當時的“外貿”活動中,他們其實還擔當著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的職能,實質上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買辦。古應春就是這樣一位洋行通事。

胡雪岩要“銷洋莊”和洋人做生意,自然要結識這樣一位要緊人物。胡雪岩來到上海,設法托人從中介紹與古應春相識。請吃花酒是當時上海場麵上往來應酬必不可少的節目,於是便由胡雪岩做東,尤五出麵,在“怡情院”擺了一桌花酒。酒席上,古應春談起他自己參與過的洋人與中國人的一樁軍火交易。那一次洋人開了兩艘兵輪到下關去賣軍火,本來價錢已經談好,都要成交了,誰成想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來,直接與洋人接頭,告訴洋人太平軍有的是金銀財寶,缺的是軍火。洋人一聽立即單方毀約,將原來議定的價格上漲一倍多。買方需要的軍火在人家手裏,自然隻能聽人家擺布,白白讓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應春講這段經曆,是因為憤慨於中國人總是自己相互傾軋,以致讓洋人占了便宜。但古應春的這段經曆,卻激起了胡雪岩要嚐試與洋人做一票軍火生意的興趣。在胡雪岩看來,有兩個情況決定了這軍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當時上海正鬧小刀會,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都為此大傷腦筋,正奏報朝廷,希望多調兵馬,將其一舉剿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以先備下一批軍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場。胡雪岩知道江蘇巡撫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這條路子。第二,此時太平軍也正沿著長江一線向江、浙挺進,浙江為地方自保,正在辦團練,也就是組織地方武裝。辦團練自然少不了槍支火藥,可以借王有齡在浙江官場的勢力,促使浙江地方購進一批軍火,也不成問題。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槍炮既然可以賣給太平軍,也就沒有不賣給官軍的道理。

事情一旦想明白,胡雪岩便立即著手進行,最終的結果是,從動起做軍火生意的念頭到商談成功,不到七十二個小時,這筆生意就讓胡雪岩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