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座藝術寶庫——乾隆裕陵
在乾隆時代,清王朝已經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在對待自己的陵寢上,這位帝王也是不遺餘力。他的裕陵在清代諸陵中可能規模不是最大的,隨葬品不是最多的——論規模,它可能比不上順治和康熙;論隨葬品,它絕對比不上那個既貪婪又卑鄙的慈禧。但論做工的精細、質量的上乘,它卻絕對是最佳的。盡管裕陵在清末被盜過,但它仍給後人留下了一些令人費解的謎團。
屍骨無存的禍端
乾隆帝建陵時正值國家鼎盛、國庫豐盈之際,遂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其木材來自川、廣、雲、貴及東北興安嶺的原始森林,石料取自北京房山和薊縣盤山的石場,磚料由山東、江蘇專門燒造,瓦料由京西琉璃廠運送,土料也是於數十裏外選擇來的含沙量合適的“客土”。裕陵占地麵積為46.2萬平方米,工程曆時數十年,耗銀200多萬兩。
裕陵的規模稍遜於順治皇帝的孝陵,但其建築的壯美、工藝的精湛在清代諸陵中可謂首屈一指。尤其是地宮與隆恩殿,令人大開眼界,歎為觀止。
那麼,這個隆恩殿都有哪些奇特之處呢?最大的特色就是這裏聚金斂玉,琳琅滿目,堪稱奇珍異寶大陳列。原來,乾隆帝是個“風流天子”,生前酷愛文藝,吟詩成集,禦筆文墨舉國廣布,他酷愛“二王”書法,曾經將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和《伯遠帖》置於書房,專供政務之餘臨摹,並將該書房命名為“三希堂”,還專門命人收集古今名帖編為《三希堂法帖》。他廣收名畫名帖及珍異古玩,將其放置在隆恩殿中。生前,他還曾多次至陵寢,為孝賢皇後酹酒題詩,還把他的詩句製成雕漆掛屏懸掛在隆恩殿內的暖閣中。
到乾隆皇帝死的時候,隆恩殿內物品之多讓人瞠目結舌。
如果說隆恩殿是珍寶的陳列室,那麼地宮便是一座藝術的大寶庫。乾隆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他的陵墓修建時間長,規模大,地宮建築工藝水平高。地宮是石雕刻和石結構相結合的典型建築,是陵寢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裕陵地宮進深54米,總麵積372平方米,完全是傳統的拱券式石結構。由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主要堂券組成,四道石門上雕刻了八座菩薩,所雕刻的菩薩立像身高約1.5米,個個都裝扮得異常優美。“她們”頭頂蓮花瓣佛冠,梳著高高的發髻,長發披在肩上,兩耳佩環,袒胸露臂,下身著羊腸大裙,周身佩飾絡飾垂珠菊花,肩披隨風飛舞的長巾,雙手掐西番蓮,在蓮花上承托著法器。“她們”赤著雙腳,於芙蓉上亭亭玉立,脈脈含情,既恬靜又純潔,宛如遊春的少女,十分動人。第一道石門,西扇雕刻著代表大力的大勢至菩薩,右手持降魔杵能驅走邪惡,左手執法鈴可傳播法音;東扇雕刻著代表大智的文殊菩薩,右手持寶劍能斷除煩惱,左手執經卷可使眾生增長智慧。第二道石門,西扇雕刻著代表大願的地藏王菩薩,右手執畫絹,能滿足眾生無邊之善願;東扇雕刻著代表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右手擎念珠,象征著佛法無量。第三道石門,西扇雕刻著代表情德虛空的虛空藏菩薩,右手托月牙兒,象征著清涼;東扇雕刻著代表除去蓋障的除蓋障菩薩,右手擎太陽,象征著光明。第四道石門,西扇是代表大行的普賢菩薩,右手執法杵,能降伏妖魔鬼怪,成就一切善願;東扇是代表大富貴的慈氏菩薩,右手持法輪,象征著勇於進取,誓不退卻。帝王和他的妃嬪們以為有這八尊端莊美貌、法力無邊的菩薩守護著宮門。真可使地宮中的亡靈安然自得地進入“極樂世界”了。
或許是乾隆帝生怕菩薩的法力不夠,還在地宮的第一道門洞券裏,東、西兩壁雕刻著四天王像,也稱做四大金剛。四位天王手持法器守護著宮門。因為帝王是上天的兒子,生前由人世間的奴才陪護,死後希望借助這傳說中法力無邊的神靈來保佑他們在“天堂”繼續享受著奢侈的生活。
至於乾隆的棺槨放在地宮的什麼地方呢?傳說中神秘莫測的“金井”在裕陵中又是怎樣的一口井呢?
乾隆的棺槨就放在金券內。金券是地宮最後的堂券,是主要墓室。在室內寬達12米的艾葉青石寶床上,原來停放著6個棺槨,也就是乾隆帝與他的兩個皇後、三個皇貴妃的棺槨,現僅存四具。金券頂部刻有三大朵佛花,外層為24個花瓣,花芯由梵文和佛像組成。佛花周圍簇擁著珊瑚、火珠等吉祥器物。金券東西壁平水牆上,半圓月光石裏,刻著佛像和八寶圖案。平水牆下,所有圍牆上都刻滿了梵文和藏文兩種文字的陰刻經咒,計有29 464字,可謂洋洋大觀。這些陰刻經文編排嚴密,端莊整齊,刀法遒勁有力。
金券寶床正中,停放著乾隆帝的棺槨,棺下有一口“金眼吉井”。相傳,這口井不管天氣多熱,井水也不幹涸;無論天氣多澇,井水也不外流,所以被稱為不竭不溢的金眼吉井。實際上,這口井的井口直徑隻有十多厘米,隻是一個“穴”位,井中並沒有水,其中曾隨葬了一些乾隆皇帝生前喜愛的珍寶。
乾隆帝棺槨東側為兩位皇後的靈柩,西側為三位皇貴妃的棺木。為什麼在乾隆帝的41位後妃中,唯有這五位後妃與皇帝合葬在一座地宮中呢?首先的一個條件,她們都必須死在皇帝之前。待到乾隆帝死時,金棺入了地宮,放置在寶床正中的穴位之上,棺木四角卡上雕花的龍山石,亦稱卡棺石。一切停當之後,放下頂門的“自來石”,封閉四道石門,砌死金剛牆,填平墓道,地宮便永世也不再打開了。第二個條件,陪葬的後妃必須是皇帝喜歡的。如果是皇帝不喜歡的後妃,盡管死得再早,也要另立陵寢,享受不到這一特殊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