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的真墓在何方
幾百年來,找到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一直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願望,而且許多人還付諸行動。那麼,都有哪些人具體實施過這些行動呢?他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2000年8月,我國考古學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青和縣三道海附近,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為什麼如此肯定呢?原來,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最關鍵的一點,此山的山勢、山形與中國古代君王挑選墓地所依據的“風水術”相符。古代風水術相信“水過西東,財寶無窮”、“山環水繞,四麵拱衛”、“沼止池湖,真龍憩息”等這些說法。
最近,很多人相信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鄂托克旗的千裏山附近發現的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墓地距離鄂爾多斯市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裏。這是因為離此地幾十公裏處的阿爾寨石窟、百眼井、駝羔梁等遺跡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動的重要遺跡。在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突起一座數十米高的紅色沙石平頂山,山上洞窟鱗次,這就是阿爾寨石窟。在該石窟東南側的十號石窟,為成吉思汗養傷時所住。石窟前方500米以外,據說豎有成吉思汗的箭靶。在第二十八號窟中,西麵牆上有一幅壁畫,有人認為是“蒙古族喪葬圖”,也有人認為這幅壁畫應該是“成吉思汗安葬圖”。在第三十一號窟內西側壁上,亦有一幅場麵宏大的壁畫,為一個地位尊貴者接受眾人跪拜尊崇的大家庭。畫中人物繁多,極其耐人尋味。關於這幅畫,不少人認為,圖中所描繪的極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主要成員。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幅壁畫中部,成吉思汗家族與密宗法王之間,藍黑色背景之上,繪有一座赭紅色平頂山,頗似阿爾寨石窟山。
無論是蒙古學者,還是俄羅斯圖瓦地區的學者,隻要一提起成吉思汗的墓地一事,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到一個地方,那就是孛兒隻斤部落的故鄉,現蒙古國和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以及布裏亞特共和國交界的地區。在圖瓦共和國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在共和國中部一個日索斯諾夫卡的村莊裏,安葬著一位曾跟隨成吉思汗征戰南北的統帥,墓碑上刻有古圖瓦文字。
根據文字的介紹,這位統帥就出生在本地,他把成吉思汗的遺體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葬,並由烏梁海人中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的一支部族守護。最為有趣的是,在圖瓦共和國的東部和中部,有不少高山環繞著的山穀,這恰好就是文字中描述的孛兒隻斤部落的發源地。
更為湊巧的是,圖瓦境內有一個地名,叫成吉,附近有一條河流,名叫成吉思泰加。傳說中,成吉思汗曾囑托講圖瓦語的薩滿人看守自己的墳墓。時至今日,在蒙古國所有為成吉思汗舉行宗教祭祀儀式的,正是這些講圖瓦語的薩滿人。
除了中國和俄羅斯人外,美國人也加入到了探尋成吉思汗陵墓的大軍中來了。2001年7月底,一支由美國商人莫裏·克拉維茨率領的美國尋找成吉思汗真陵研究小組,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北方約320公裏處的巴特希熱特附近,發現了不下60處未被發掘的墳墓,可惜後來證明這是一處假墳地。根據圖瓦人的傳說,這種假墳地在成吉思汗最後的歸宿地孛兒隻斤部落的故鄉有許多。
到目前為止,各國考古專家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位於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裏山。至今沒有發現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製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人們費盡心思找尋成吉思汗陵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看看這個陵墓中到底會埋藏些什麼。成吉思汗一生征戰、一生動蕩,生前的生活算不上奢華,盡管他有500多個妻妾。依照蒙古人的習俗,人死後隨葬的物品都是生前常用之物,皇帝也不例外。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陵中隨葬的有他生前征戰用的馬鞍、金酒具和美女,但是具體數量不得而知。成吉思汗生前用兵無數,元帝國百戰功成,所以他的陵墓中應該有大量兵器隨葬,如用過的刀劍、弓弩、鎧甲等物。有學者推測,成吉思汗墓葬距離地麵至少有十幾丈,其內部空間應該至少可以放進一個能容納百多人的蒙古包,而且很有可能更大。至於成吉思汗使用的獨木棺,據推測其材質應該不會像明代或者清代帝王那樣使用金絲楠木,而很可能是大興安嶺等地常見的鬆木等針葉樹種。
不過這裏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當時蒙古人就是用一棵普通巨樹中間挖空,對成吉思汗進行“簡葬”而沒有任何陪葬物的話,那麼經過近800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極有可能灰飛煙滅了。當然,這隻是人們的一種猜測,在沒有找到真正的陵墓之前,一切都隻能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