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給世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謎,而最大的謎團就是他的陵墓之謎,以至於從他逝世到現在的近千年時間裏,無數人孜孜以求地搜尋,試圖找到關於成陵的蛛絲馬跡,但全都無功而返。
真假難辨的墓址
關於成吉思汗的陵墓,不管是它的具體位置,還是下葬的方式,或是祭祀方式,在現在看來似乎都有如霧裏看花,似是而非,迷霧重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而關於成吉思汗如何確定自己的墓地就有很多傳說。
一種傳說認為,700多年前,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率兵西征,路經鄂爾多斯高原,被這裏迷人的景色所陶醉。正當他高興得手舞足蹈時,馬鞭忽然墜地,他止馬不前,沉思許久,無限讚美地說:“這裏是我們元朝複興之地,太平盛邦久居之處,梅花幼鹿成長之所,白發老翁安息之鄉。我看這個地方很美,死後就把我葬在這裏吧!”
另一種傳說則更是煞有介事。成吉思汗征西夏時,大軍開到伊金霍洛,成吉思汗下馬欣賞此地美景時,手中的馬鞭掉在地上,他說:“我看這裏很美,死後就把我葬在這裏吧。”將士們聽了,用10萬塊石頭在這裏堆起了一個大敖包。成吉思汗死後,靈車到了這裏,被巨大的敖包擋住了去路,喪儀官念了祝詞,靈車才又啟動。陪伴靈車的四子拖雷指派五百名士卒作為終生傳世的陵丁,守護在這裏,守護著代表成吉思汗英靈的一個馬鞍、一把寶劍和一個烏金的長矛。鄂爾多斯就是這些守陵人,“鄂爾多”的意思是指大汗的營帳,“斯”是複數。
此外,也有人說,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這裏。”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版本的傳說呢?難道是尋墓人或者一些學者故弄玄虛?這似乎不太可能,十有八九是當事人自己設下的圈套讓尋墓人或盜墓人、複仇人鑽進去,讓他們到這些虛無縹緲的傳說中的地方去挖掘,讓真正的墓址得到保護,好讓墓穴的主人平平安安地睡大覺呢!這就是兵法中所謂的“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吧。或許這本身就是成吉思汗生前所采取的策略。成吉思汗之所以選擇秘密藏身的方式,是因為他生前清楚地知道:許多古代墓葬遭到破壞,不僅僅是為了盜取墓中的寶藏,還有政治上或民族仇視的因素。種族之間的報複行為往往使許多古代帝王的墓地遭到野蠻毀壞。成吉思汗本身就是一個野蠻的破壞者,顯赫一時的西夏亡於他的手中,連西夏曆代君王的陵墓也盡毀無遺。他自然不願意自己身後也遭此厄運,所以他選擇了秘密藏身的方式。因此,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故意弄出這麼多的傳說來掩蓋真實的陵墓所在地。假若這一猜想是真的話,這些傳說是誰編造的呢?又是通過什麼方式流傳出來的呢?成吉思汗囑托自己的葬身之所,肯定是對自己最信任的人說的,而不會像發布戰鬥命令一樣公布於三軍。所以,關於如此多版本的傳說,其來源、真假、隱藏在其後的動機,本身就是一個謎。
奇異的駱駝尋墓
古代蒙古人的墓葬方式和祭祀方式都有哪些神秘之處呢?雖然蒙古貴族建立的元朝以強悍的軍事力量統一了中國,但其社會生產方式還保留著遊牧部族的許多特征,那就是沒有起陵的傳統,蒙古貴族死後一般都不建墳。
那麼,成吉思汗是否采取同樣的埋葬方式呢?這是自然。不過,成吉思汗是在即將攻克西夏都城的緊要關頭去世的,如果他去世的消息傳了出去,勢必會動搖軍心,而給強敵以喘息和反攻的機會。所以,成吉思汗當時為了騙取西夏早日投降,留下遺囑“秘不發喪”。待西夏投降後,才由一支秘密騎兵部隊護送靈柩到預定墓地。到達墓地把靈柩深埋之後,還把原來地麵上的草、木、石等還原,不留一點痕跡,並用群馬在墓地上任意踐踏,使之平夷,再在上麵當著一匹母駱駝的麵殺死它的小駱駝,然後派支部隊遠遠地守護。等第二年青草長起,四周的大草原綠成一片,無法分辨了,才拔營撤走,以確保萬無一失。
這就有些奇怪了:他們為什麼要當著一匹母駱駝的麵殺死它的小駱駝呢?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奧秘呢?原來,駱駝有辨識自己血親的天性。將來要尋成吉思汗的墓地時,隻要以母駱駝為先導,就能找到小駱駝死的地方——那裏就是成吉思汗的墓了。
表麵上看來,建墓而不建陵是蒙古人的傳統,這也許和蒙古人在沒有統一之前各部落混戰不休,相互之間的仇殺十分嚴重,為了防止仇家毀墓鞭屍以泄憤,蒙古人形成了這種奇特的風俗有關。但蒙古人的祭祀方式似乎又顯得與埋葬方式相矛盾。從成吉思汗埋葬的方式來看,蒙古貴族似乎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但蒙古人又似乎特別注重祭祀,所以才弄出殺小駱駝、放母駱駝找墓址的方式。但實際上,蒙古曆代貴族又是另外建一陵墓,相當於漢人的衣冠塚一樣讓後人憑吊。這種埋真建假的方式到底有什麼秘密在裏邊呢?即使就像蒙古人所采用的殺小駱駝、放母駱駝的方式找尋墓址,那一旦母駱駝死了,墓地是不是也就找不著了?這裏邊是不是還隱藏著什麼別的玄機?這一切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