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陵的東邊,是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的陪葬墓,其中以霍去病陵墓的規模為最大。劉徹為什麼唯獨為霍去病建了一座氣派壯觀的墓呢?
原來,霍去病是西漢武帝時期傑出的青年將領,因有戰功,封為驃騎大將軍,是大將衛青的外甥。他18歲起領兵作戰,24歲病逝,雖然隻做了短短6年的將帥,卻6次率兵平定西部邊陲,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西漢王朝的統一、鞏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漢武帝為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愛將,就在茂陵旁修建了一座象征祁連山的墓塚,墓上有各種巨型石刻群。其中,“馬踏匈奴”石雕通高168厘米,長190厘米,是霍去病墓石刻群的主像。這些石刻手法簡練,惟妙惟肖,氣勢渾厚,已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為我國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素為中外藝術大師所讚歎。
如今,霍去病墓已辟為“茂陵博物館”,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近來,經過考古專家的發掘,茂陵陵區不斷有新的珍貴文物出土。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一匹閃閃發光的鎏金銅馬和一座精巧別致的鎏金鎏銀竹節熏爐,就出土於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的從葬坑中。
屢次被盜的帝王之陵
茂陵由於其隨葬寶藏甚多,素稱“東方的金字塔”,所以一直是盜墓者掘盜的目標。
在西漢諸陵中,茂陵的被盜次數和規模遠遠大於其他的皇陵,在曆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次數就有5次。
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84年,當時漢武帝可謂屍骨未寒。有一天,漢武帝生前的一個小奴在外出辦事的途中,忽然發現在市麵上有人在出售茂陵裏麵的陪葬物——玉箱和玉杖。小奴沒敢耽擱,急忙跑到官衙把這件事情進行了彙報。雖然最後沒有查出是誰盜竊了茂陵,但茂陵被盜卻是真實的。
第二次是發生在西漢末年,當時琅琊人樊崇率百餘人進入泰山,揭竿起義,史稱“赤眉軍”。經過幾年的發展,雖然新朝皇帝王莽屢次派大軍進行圍剿,但都沒有消滅掉起義軍。公元25年,赤眉軍30營(一營為一萬人)攻入長安。他們攻入長安以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大肆擄掠。長安城被搶劫一空。他們接著來到鹹陽,瘋狂挖掘漢朝帝後的墳墓,茂陵在劫難逃。
據史料記載,當年赤眉軍打開茂陵後,成千上萬的士卒開始搬取陵中寶物,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在這次盜墓的過程中,茂陵附近的帝後陵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第二年,赤眉軍再一次“光顧”了茂陵,對茂陵進行了又一次洗劫。當時,他們被劉秀打得落花流水,走上了窮途末路,隻好兵退鹹陽,尋求翻身的機會。由於剛吃了敗仗,加上軍費日漸減少,許多士兵都開了小差,軍心極為不穩,樊崇為此一籌莫展,隻能日夜哀歎。當時,起義軍的軍師名叫徐宣。徐宣看樊崇沒了主意,就給他想了個招說:“眼下我們東有劉秀攻打,西有隗囂追擊,兩麵受敵,想退是不可能了。就目前這種狀況,隻有設法再次打進長安,方有一線生機。現在軍心不穩,主要是因為士兵閑來無事,給他們找點事做,相信情況自然會好很多。我看這一帶的陵墓不少,不如叫大家去掘墳盜寶。如果士兵們有了財物,士氣自然高昂,我們就有希望攻進長安了。”樊崇一聽,眉頭立刻舒展,就趕緊下令士兵再次去盜茂陵。
東漢末年,董卓曾下令呂布盜掘西漢諸皇陵。據說,當時董卓盜掘茂陵的用意不僅僅是盜取裏麵的財物,因為他知道經過赤眉軍的洗劫,茂陵裏麵值錢的東西已經不是很多了,他讓呂布盜墓的目的,是讓呂布尋找一方靈丹妙藥。
原來,董卓有個孫女,名叫董白。此女長得花容月貌,且生性乖巧,甚得董卓喜愛,一直被董卓視為掌上明珠。不過,這個董白是個啞巴。為了能治好孫女的病,董卓曾廣延天下名醫為之醫治,但均未見效。後來,有大臣向董卓獻計,說漢武帝茂陵裏可能有能治好董白病的靈丹妙藥。於是,董卓便命呂布盜掘茂陵,尋找那顆能讓孫女張口說話的仙丹。呂布帶領大批士兵進入茂陵後,搜遍了整個陵墓,連漢武帝的棺木都翻了個底兒朝天,靈丹妙藥還是未能找到。沒有找到治療自己孫女的仙丹,董卓大怒,於是派人將漢武帝的屍體扔在墓外曝曬,借此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朝中大臣對此無不驚愕,可是又都不敢進言,最後他們公推蔡邕前去勸解。經蔡邕給董卓分析了利弊後,他這才消了怒氣,派人將屍體放回,並草草處置。
經曆幾次大規模的被盜之後,茂陵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沒想到,到了唐朝末年,又一支農民起義軍開進了漢武帝的茂陵,其首領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巢。
關於黃巢起義軍盜掘茂陵的細節,史無記載,不敢妄加想象。但是在退至鹹陽的時候,出於對皇權的仇恨,黃巢是極有可能對茂陵進行一次破壞的。
今天,曆盡滄桑的茂陵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立了茂陵博物館,各地屬於茂陵的鎏金獸頭銀盤、金餅等118件文物“完璧歸趙”。如今的茂陵,終於可以安靜地凝望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