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中支柱—章邯(3 / 3)

古時候盛行預測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動。陳勝和吳廣經過一番謀劃後,又專門找了一個算卦的卜問吉凶,堆硬藥卜者知道了他們的用意,便說:“你們的事業能成功.且能為百姓立大功。‘然足下卜之見乎!陳勝、吳廣聽後非常高興,並從卜者的話中悟出了借鬼神“威眾”的啟示。於是,他們用朱砂在一塊綢帕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大字,塞到漁民捕來的魚肚子裏。戎卒們買魚回來吃,發現了魚腹中的“丹書”,都覺得驚奇。與此同時,陳勝又讓吳廣潛伏到營地附近一座荒廟裏,半夜裏點燃辣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正在睡夢中的戎卒們被驚醒,十分驚恐害怕。第二天戎卒們交頭接耳,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加之陳勝平時就待下屬熱情和氣,現在又把陳勝的形象跟楚國複興聯係在一起,陳勝在戎卒們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陳勝見時機基本成熟,就讓吳廣故意揚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們赴邊的將尉。喝得醉酥酸的兩個將尉果然大怒,責罵和鞭打吳廣,引起戎卒不滿,群起而哄之。吳廣奮起奪下一名將尉佩劍將其殺死,陳勝也乘勢殺了另一名將尉。

隨後,陳勝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聲說道:“各位,我們在這裏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達漁陽了,而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即便僥幸不被砍頭,戎守邊塞的苦役十有六、七也要送命。‘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鏗鏘有力的一番話,說出了大夥的心聲,戎卒們對秦王朝的滿腔怨恨和憤怒如同衝潰了堤壩的洪水奔瀉而出,齊聲高呼:“我們願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大夥在陳勝、吳廣帶領下,袒露右臂作為標誌,築壇盟譽,按事先謀劃,詐以公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宣布起義。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接著又迅速攻下薪縣縣城。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陳勝是頗有戰略意識的農民領袖。在控製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後,即決定進攻戰略要地陳縣(今河南淮陽)。陳縣在兩周和春秋時期,曾是陳國的都城。戰國後期,又曾經是楚國的國都。秦滅六國後,又把陳縣定為郡治,足見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陳縣,對秦無疑是個重大打擊。於是,陳勝率領起義軍直通陳城。這時起義軍已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人,步卒數萬之眾。陳地郡守和縣令聞風喪膽,早逃之夭夭,隻留下郡丞(郡守副職)龜縮城內,負隅頑抗。已是驚弓之鳥的守城秦軍,在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很快土崩瓦解。起義軍殺了郡丞,浩浩蕩蕩開進陳縣縣城。

陳勝打下陳縣後,即召集當地三老(秦在鄉設置負責教化的官)和豪傑(有聲望的人)共商大陽,直取函穀關。

周文大軍斬關奪隘,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離秦都鹹陽僅百餘裏的戲地(今山西臨漁境內)。進軍途中,百姓奮起響應,隊伍不斷擴大,當時已擁有戰車千乘,士兵數十萬人。

驕奢淫逸的秦二世聞聽起義軍逼近鹹陽,如晴天霹靂,大驚失色。在都城空虛,調兵不及的情況下,隻好依少府章邯之謀,赦免在驪山陵服役的幾十萬刑徒,封章邯為將軍,臨時組編軍隊阻擊起義軍。正在休整的農民起義軍被突如其來的幾十萬秦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被迫退出關中。在曹陽亭(今河南靈寶東北)固守、抗擊秦軍數十天後,又敗退繩池。堅強不屈的周文在幾經挫創、無糧無援的情況下,又率部與敵激戰十餘日,終因寡不敵眾,拔劍自刻。

秦將章邯解除了起義軍對榮陽的包圍後,即傾全力進攻陳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12月,陳勝親率農民軍將士與秦軍展開激戰,雖奮力拚搏,終究未能挽回敗局,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準備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但沒想到,竟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夫莊賈殺害,成為千古遺恨。

陳勝被害.激起其舊時侍從、將軍呂臣極大悲債。他在新陽(今安徽界首北)重舉義旗,組建“蒼頭軍”,從秦軍手中奪回陳縣,處死了投降秦軍的叛徒莊賈,重新豎起“張楚”大旗。原奉命東下發展的部將召平,也假借陳勝名義,拜原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為上柱國,使之渡過烏江,西上擊秦。反秦鬥爭再次恢複生機。

陳勝從謀劃起義,到稱王立國,再到兵敗被害,前後不過半年時間,但他點燃的反秦烈火燒紅了大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