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3年,也就是李斯事秦4年之後。這個時期是李斯步人政壇立足未穩之際。一天,秦王政命李斯進宮,讓他看剮剮得到的《孤憤》、《五盤)、(說難)等文章,詢問是何人所著。李斯看過方知是同窗韓非的文章,便據實察報:此是臣之同窗韓非所作。這些是想打動韓王,壯大韓國力量的學說。秦王聽罷才說出自己的看法:“寫得好啊,寡人能與這個人見上一麵,與他交往,死也無憾。”說完,他又命李斯給林王去信,用威脅的口吻索要韓非。韓王懼怕秦王政,隻好聽命。
當初在荀卿的門下,後來成為名借高足者不乏其人,但最為荀卿看重的並非李斯,而是說話口吃的韓非。在老師的眼中.這個弟子為人正直,悟性天聰,因而,他在弟子麵前屢屢放言:“帝王之術非韓非不能大,法家之息非轉非不能廣。”韓非來到秦國後,立刻被秦王政召見。兩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當時,秦王政就有任用韓非之意。一旁的李斯甚感不妙,委婉勸阻秦王:韓非之才,勝臣十倍.但斷未乍到就任顯職,於秦法不妥。秦王覺得有理,遂讓韓非先穩定下來,著書立說,以備秦國之用.這無疑給了李斯充裕的時間來加害韓非。不久,李斯就以.韓非很想念故國”為由,讒言同窗,滋怒秦王把韓非關進監牢。隨後又進一步讒言:“韓非在牢中頗有怨恨,奈何?”年輕的秦王大怒之下,將韓非以死賜之。據說,韓非被關進囚牢後,獄卒曾對他說:“你的同學李斯頗見信於奏王,你沒事的。’韓非笑著搖搖頭道:“李斯其人我深知,才在他之下,能善待之;才在他之上,必注之。我看來必死無疑了。”話音剛落,李斯便命人送毒藥給韓非。韓非對獄卒說:“如何?.說罷,飲毒百死。
李斯由一個小吏到貴為孟祖,摘門皆榮,大兒子李由擔任郡守,幾個兒子都娶了秦公主,女兒都嫁給了秦皇室的子弟,一次。李由從娜上請假回家探親,李斯在家裏大擺宴席,文武百官全來祝賀,李家門前車馬無數,李斯見了這盛大的場麵說:“我曾聽老師(荀子)說過‘事物禁忌太過分’,我李斯本是一個平民百趁,皇青不知道我的才能淺薄,竟把我提拔·到這個地位,當今臣子,地位沒有誰處在我之上的,我可以說,貴封了極點,事物到了極點必然走向衰落,我將來不知歸宿在哪裏啊!”
公元前210年(奏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再次出巡,隻留左相馮去疾在京留守,其餘百官跟隨,公子胡亥(始皇小見子)。也要隨父親出遊去開開眼界,始皇一向喜歡胡亥也就答應了他。陪始皇出遊不離左右的人隻有胡亥、李斯、趙高《宦官,做中書令兼符璽令的事物),始皇一心想求長生,卻屢屢被編,此次出巡特意到海邊,方士徐福帶了三千童男童女和許多財物出海去為始皇找長生術,始皇久等不歸。心裏著急,再加上旅途勞累,竟病倒了,趕緊西還。六月,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病情拓,。寒洛交作。連飯也吃不下,李斯心急如焚,萬一皇上死在途中,後事如何料理?皇位誰來繼承?本想向皇帝問,可李斯知道始皇最忌諱這個,不敢開口,隻能催人馬快行,直到了沙丘(今河戈省巨度縣東南)始皇知道自己不行了,召來李斯、趙高,讓他草擬詔書,傳大兒子扶蘇速回鹹陽。守候喪葬,繼承皇位,李斯、趙高擬好聖旨,交始皇過目,加蓋上了璽印,並命令速派使者送給扶蘇。始皇就閉上了眼睛。始皇一死,丞相李斯可慌了,為了不引起內亂,他決定秘不發喪。等回到鹹陽。扶蘇回來再說,經與李斯、胡亥商議,決定把始皇屍體放在一輛遮陽通風的“轀輬車”裏,放下車帷。送飯、百官奏事如平時一樣,百官誰也不知道始皇已死,隻有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始皇近伺知道。李斯催趙高趕緊派人送始皇的遺詔給扶蘇,誰知趙高竟心懷鬼胎,怕扶蘇繼位,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而此二人與自己有仇,雨傘決定嬌詔扶與自己相好的公子胡亥為秦王,趙高說服了胡亥,就去見李斯,李斯還在催趙高趕快發遺詔,召扶蘇回來。趙高為李斯分析了當時的形式,並說如扶蘇繼位,必有蒙恬為相,那他李斯將不知所歸。李斯崇尚法家學說,終生孜孜不倦追求和貪戀的是權勢和富貴,經趙高一說,心亂如麻。與趙高一夥同流合汙,對不起先皇對自己的恩寵,不與他們一夥將失去榮華富貴,甚至生命,因而不禁仰天長歎,“主上不負臣,臣卻要負主上了”。於是趙高與胡亥矯詔命扶蘇自殺,囚禁蒙恬,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沙丘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