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年不語—武丁
武丁,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商代第23位國王,盤庚的侄子,在位59年,國家得以大治,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繼位後,相傳他“三年不語”。每天上朝,隻聽朝臣們念念叨叨,就是不說話,大臣們一個個都很害怕。其實,他有意擺脫俊臣的左右,尋找適當的機會,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恢複大商帝國的繁榮。後來,他設一妙計:一天上朝時他突然睡著了,還發出輕微的奸聲,大臣們誰也不敢叫醒他。一會兒,他伸個徽腰揉揉眼睛說:先王成湯給他托了一個夢,說上帝將派遣重臣輔佐國是。他讓畫師按照他描述的樣子畫出像來,到各地去尋找。終於,得到了他在民間結識的
武丁勤於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出土的武丁時期甲骨卜辭有“中師”之名,當是開創軍隊以“師”為最高建製單位,也有認為是初建右、中、左三師。
自文獻記載商湯開國後,商朝曾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但從仲丁時代開始商朝的統治階層多次發生“弟子或爭相代立”的事件,史稱“九世之亂”。到盤庚繼位,決定以遷都來化解政治危機,他選擇了“左孟門而右漳、溢,前帶河,後背山”的殷(在現在的河南安陽郊區)作為新都所在。從此,商朝的首都固定了下來,進人了曆史上的“殷墟時代”。
經過盤庚、小辛、小乙三代的短暫統治之後,商朝進人了它曆史上的頂峰—武丁時代。公元前1247年,武丁在傅說和甘盤等賢臣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力求鞏固統治,增強國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在武丁時代,開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並組成了一支相對固定而龐大的軍隊。
內政鞏固之後,武丁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征服。首先是迫使周邊時叛時服的小邦完全臣服,接著攻打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一帶的小邦甫、銜、讓等,擴大了版圖。這時西北的少數民族鬼方、羌方和土方日益強大起來,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也成為武丁對外用兵的重點,其中對鬼方的戰爭就持續了三年。經過多年的戰爭,終於打敗了這些國家,解除了威脅。武丁還開拓南疆征服了荊楚地區的夷方、巴方、虎方等。到武丁末年,商朝已成為西起甘肅,東到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包含眾多部族的俠俠大國,實際上奠定了秦始皇之前華夏族大體上的疆域。
為了控製廣大被征服的地區,武丁把自己的妻、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數民族首領分封在外地,被分封者稱為侯或伯,開了周代分封製的先河。其中周人的祖先就是在武丁時代被征服被接受了商的封號。
武丁在位59年而卒,祀為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