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生活篇——讓禮儀的陽光灑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第31課小餐桌大禮節:觥籌交錯中的禮儀學問(2 / 3)

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做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麵。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他的什麼”等。

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點菜時,可根據以下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麵。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道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麵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麵的禁忌主要有: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我國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出於健康的原因,對於某些食品,有些人也有所禁忌。比如,心髒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瘍等消化係統疾病的人也不適合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髒、動物的頭部和腳爪。另外,宴請外賓時,盡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這也需要顧及到。

有些職業,出於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麵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3.交談禮儀

參加宴會的客人很難相互認識,主人應該一一介紹。介紹時,應注意要向客人說明來賓的構成,具體在作某人的介紹時要將他的姓名、稱銜和職業愛好等作一介紹。

交流是宴會上客人相互了解和結識的前提,因此要注意宴會上的談話內容的選擇,要盡量達到大部分參加宴會的客人都有興趣。一般比較適合談一些愉快健康的見聞或真切的感受等。談話的形式可分為:

全體客人同時參與談話。而對於這種交談,通常最近的新聞大事、社會消息、市場經濟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臨近座位上兩人的談話。如個人愛好、個人最近身體或工作情況等都是不錯的開場論題。

多人談話包括同席人,但不是全體。談話時,最好找一個適時的主題開始,如文學藝術、體育、音樂等。

談話時要注意氣氛的調節,切忌隻同親近的人或就近的人談而冷落了全席的人,不應該閉口不談,應始終找些共同的話題,引起全席人的情緒,調動氛圍,使氣氛熱烈而歡快。但交談時盡量不要涉及政治方麵的問題,因為政治上大家難免有不同看法,甚至完全對立,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局麵,鬧得宴席上很不愉快。談話時也盡量不要談及職業問題,一談起職業來就容易使人感到有比高低之嫌。

4.就餐禮儀

一般在正式宴請時,應先用公筷或湯匙將所需菜肴接夾到自己的盤碟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而不能直接到菜盤中夾菜送入嘴裏。

若同時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右手握筷,左手持匙的做法同樣是忌諱的。

假如遇有魚刺肉骨之類的雜物需要吐出,也必須用筷子放在嘴唇間將雜物接送到自己的碟盤中,直接吐於桌布上的行為是不禮貌的。

另外還應注意,吃東西要把嘴閉上咀嚼,不要拿筷子和湯匙整個往嘴裏塞;喝湯不要發出聲音,湯若太燙,可過一會再喝,不要用嘴去吹;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找人聊天;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再與大家一同開始用餐。不要無故在中途離去。吃飽後,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並見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

喝酒、敬酒、勸酒,讓宴會來得更熱情些

飲酒是各種宴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斟酒的順序是先主賓,然後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時,酒杯應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拿酒杯的姿勢因不同種酒杯而有所不同。有的要用整個手掌握住,而高腳杯則應以手指捏住杯腿。

會喝酒的人飲酒前,應有禮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賞一下酒的色彩,聞一聞酒香,繼而輕啜一口,慢慢品味。不要為顯示自己的海量,舉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飲而盡;也不宜一邊抽煙,一邊飲酒。鑒於酒後易失言、失禮,故宴請活動中飲酒的酒量要控製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

在宴會上不會喝酒或不打算喝酒的人,可以有禮貌地婉謝他人敬酒,用手輕輕敲擊酒杯的邊緣,這種做法的含義是“我不喝酒,謝謝”。或以茶、飲料代酒,使舉座盡歡。當主人或朋友們向自己熱情地敬酒時,東躲西藏,或把酒杯翻過來放,或將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地倒在地上,都是失禮的。

祝酒是席間的一個重要禮儀程序。正式宴會中主人皆有敬酒之舉,會飲酒的人應當回敬一杯。敬酒時,上身挺直,雙腿站穩,以雙手舉起酒杯,待對方飲酒時再跟著飲,敬酒的態度要熱情大方。祝酒時,應主人與主賓先碰杯,碰杯時應目視對方(眼鼻組成的三角區)以示致意,不目視對方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交叉碰杯是必須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