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實踐三、新生兒與患病新生兒的護理
一、新生兒的護理
【目的】
1.熟悉新生兒的定義及分類方法、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生理特點。
2.掌握有關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學會日常觀察、保暖、喂養、預防感染等相關知識。
【實踐準備】
1.用具:帽子、口罩、拖鞋、棉簽、聽診器、軟尺,體溫計、紫外線消毒燈、暖箱等。
2.地點:新生兒病房。
3.護生:著裝整齊,態度認真,操作謹慎、輕柔。
4.新生兒:足月兒和早產兒各數名,提前和家長充分溝通並取得配合。
【方法與過程】
1.醫院見習。
(1)由教師帶領學生複習新生兒的定義及各種分類方法,演示相關的護理操作。
(2)同學穿好隔離衣,戴好口罩、帽子,在新生兒病室門前換鞋,進入新生兒病室參觀新生兒的護理。
(3)教師示教足月兒與早產兒外觀上的區別,新生兒體溫、呼吸、心率、皮膚、黏膜、口腔、臍帶、大小便、神經反射的特點以及新生兒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假月經等)。介紹溫箱的使用方法。
(4)每6~10名護生為1組,每組對1名新生兒進行護理評估並製定護理計劃,組長安排每位同學的具體任務並記錄。帶教老師隨時指導糾正,保證實習有序進行。
(5)各組彙報實習結果,組織同學進行討論,並提出問題。
2.兒科實訓室
如無條件進入醫院見習,組織同學觀看《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護理》教學錄像,並提供新生兒模型,組織學生對演示內容進行總結並討論。
【小結】
1.帶教老師,將各組實習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回答學生的疑問。
2.布置作業。
(1)新生兒期的定義是什麼?新生兒如何分類?
(2)新生兒的膽紅素代謝有什麼特點?
(3)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4)如何護理早產兒?
(5)寫出本次護理實踐的體會。
二、患病新生兒的護理
【目的】
1.掌握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鑒別要點;新生兒敗血症的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顱內出血的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診斷、處理及護理要點;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特點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