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幕借的智慧 4、伯樂的收獲(1 / 2)

第九幕借的智慧 4、伯樂的收獲

皇太極借袁崇煥之手,捏死了毛文龍這隻曾經讓他奇癢無比的跳蚤,頓感身上舒服很多。通過征討察哈爾,對奧巴一打一拉,開辟出通往北京的大道,心裏也很爽。不過,他低頭一看,腳下還趴著3隻癩蛤蟆,整天呱呱地叫個不停。

這3隻蛤蟆雖然討厭,暫時還不能捏死,因為皇太極還沒有捏死這3隻蛤蟆的力量,那就想辦法讓3隻蛤蟆離他遠一點吧。

這3隻蛤蟆,就是位高權重的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不把這3個人的位置挪一挪,皇太極的圈子就很難做大,更別指望做強。

皇太極在後金圈子裏,一心想成為真正的說一不二的老大,整天合計如何把他的權力擴大,再擴大。

皇太極愛學習,對漢文化多少有些了解。他覺得,他和三大貝勒的較量,非常像下象棋。下象棋,最關鍵的戰術,就是占好位置。他先天位置不好,雖足智多謀,雄才偉略,苦心經營,坐上大汗寶座,但是,他也是前有狼,後有虎,一個塌實覺都睡不成。

皇太極即位之後,依然沿襲努爾哈赤時代的八大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體製,延續四大貝勒按月分值、管理國政的舊製,致使每次開會,三尊佛與皇太極平起平坐,和他一樣向小貝勒們發號司令,這讓皇太極心裏很不爽。他必須想辦法,讓三尊佛離開他身邊。

1629年1月,拜音圖看出主子皇太極的心思,於是提醒他說:“大汗,奴才有一個建議,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拜音圖這個人,打仗不行,辦事也不行,但是,餿主意就在口袋裏裝著,根本不用想,信手拈來。

皇太極說:“有話你就說吧!”

拜因圖說:“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自幼跟隨天命汗四處征戰,為後金國立下汗馬功勞。天命汗晏駕之後,三大貝勒又一致推舉您即位,和您一道經略國事是,可以說殫精竭慮。如今,他們年事已高,奴才建議,就不要再勞駕他們按月輪理政事了。現在,他們的子弟已經成長起來,讓子弟們替他們當班,是不是更好一些?這樣做,一是照顧老臣身體,二是給年輕人發展機會。”

聽到拜音圖的建議,皇太極很高興,暗道:“這個奴才,真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我憂慮什麼,他就能提供辦法!”

皇太極歎道:“三位哥哥,勞苦功高,也該到好好享受一下的時候了。你這個建議很好,我和八大臣商量一下。”

皇太極馬上召集納穆泰、達爾漢、和碩圖、博爾晉、托博輝、固三泰、喀克篤禮、車格爾商議此事。

八大臣都是皇太極提拔起來的,自然捧皇太極的場。對皇太極這個“為3個老大哥健康著想”的建議,都非常感動並支持。

八大臣回各旗之後,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傳達了會議精神。“因為要沿襲舊製,國家事無巨細,動不動地要麻煩三位大哥,實在是折騰勞苦功高的哥哥們,當弟弟的於心不忍。以後,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家裏的小貝勒們當班,對他們的個人成長、發展也有好處。”

皇太極的建議冠冕堂皇,聽上去完全是以關心3位哥哥身體健康為出發點,要他們退居二線,多多休息,享享福,國家的事情,少操心。三位大貝勒退下以後,由他們的子侄輩的貝勒接班,幫助他們處理國家大事,免得為江山社稷累壞身子骨,不值得。

三大貝勒也不傻,看出皇太極要他們遠離權力中心,把原屬於他們的權力,轉移到更容易調度、指揮的年輕人手裏。3人心裏自然不高興,但是,他們實在找不出合適的理由拒絕受弟弟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