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幕不做適者,就做逝者 4、談判桌上的文字遊戲(2 / 2)

因為袁崇煥不是閹黨圈子裏的人,所以,閹黨圈子裏的人,才不管他對國家有多重要,紛紛以一副伸張正義的麵孔出現在明熹宗麵前,要求阻止和談,嚴懲袁崇煥。

開始時,明熹宗是支持袁崇煥和談的。後來,聽反對談判的人說的理由,他就轉變了觀點,不再支持談判。

一把手不支持談判,這讓想利用談判爭取時間的袁崇煥非常被動。

魏忠賢絕對不允許不是自己圈裏的人,日漸做大。他把皇太極派阿敏進攻朝鮮,圍剿毛文龍的誘因,都安在袁崇煥的頭上,說他堅持和談,導致皇太極有時間有精力打擊朝鮮;後來,皇太極圍攻錦州,袁崇煥在寧遠沒有出兵相救,這件事又讓魏忠賢的人抓住把柄,一參再參,逼得袁崇煥隻能申請提前退休,回家養老。

魏忠賢把袁崇煥搞掉之後,換上他圈裏的人——王之臣,接替袁崇煥,做遼東督師兼遼東巡撫。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隨著明熹宗的去世,崇禎皇帝即位,也就失去了靠山。

那時,魏忠賢位高權重,要想晉職加薪,都得先成為他的圈子裏的人,否則,想都別想。揚州巡撫楊邦憲,想向上麵挪動,就趕時髦,奏請拆掉名勝古跡周、程的三賢祠,用來給活人魏忠賢建生祠擴大規模。

計劃沒有變化快。楊巡撫這封奏折,送到北京時,新領導崇禎剛剛即位。崇禎皇帝看到這道拍馬屁的奏折,覺得很好笑,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一朝君子一朝臣,魏忠賢明白這個道理。在明熹宗眼裏,他是一個金坨子,在崇禎皇帝眼裏,他就是一個屎坨子。於是,他很識趣,向新領導發出試探性的信號,要求退休,回家養老,看看新領導對自己的態度。

崇禎皇帝非常明白,要想擴建他的圈子,必須消滅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圈子。於是,他借坡下驢,準許魏忠賢的奏請,順便卸下他的權力,把他安置在安徽鳳陽養老。

下麵群臣的鼻子,對政治的味道,非常敏感。尤其不是閹黨圈子裏的人,感覺出頭之日到了,於是,和新領導崇禎緊緊抱成團,為鏟除發臭多年的閹黨圈子,出工出力,紛紛彈劾閹黨的罪行。

崇禎皇帝湊足了徹底消滅魏忠賢的罪證,就下令逮捕他。魏忠賢知道自己罪惡深重,便自己找了根麻繩,做了了斷。

斬草要除根。崇禎皇帝沒有魏忠賢自我了斷而放過他,他的“媳婦”、兄弟、侄子一個都不放過,家族裏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通通問斬。有的嬰兒,被砍腦袋時,還在繈褓裏甜蜜地睡著覺。

閹黨圈子裏的人,像“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兒”之流,不是被殺,就是流放、貶職或下獄。

遼東巡撫王之臣,是閹黨圈子裏的人,能力再強,也不能用。那麼用誰呢?崇禎想到了不願與魏忠賢同流合汙的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