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幕沒有歸屬感的孤獨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算盤(1 / 2)

第七幕沒有歸屬感的孤獨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算盤

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時,損失慘重,身受重傷,大敗而歸,並因此一病而亡。這是滿洲人的恥辱,不能不雪。

皇太極即位半年多,在軍事上不能沒有行動。阿敏用3個月的時間,占領大半個朝鮮,把朝鮮國王李宗打得服服帖帖,老老實實。以前以能征慣戰的皇太極,此時坐不住了,他要征討錦州和寧遠,為父汗報仇,同時他也想證明,他是有資格握好老汗王交過來的槍。

征討大明,對八旗子弟來說,無須動員。1年前,錦州城下的恥辱,凡參戰的人都無法忘記。於是,當提出攻打錦州時,沒有人會反對。

1627年5月,皇太極以為老汗王複仇的名義起兵,帶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阿濟格、嶽托、濟爾哈朗、薩哈粼等小貝勒,直撲錦州。

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帶著八旗精銳騎兵,作為先鋒隊,對錦州城發起攻擊。錦州守將緊閉城門,在城頭上,居高臨下,用炮火轟擊滿洲騎兵,給八旗兵以重創。

滿洲騎兵雖然驍勇,但是在攻堅戰中,也不能發揮其威力,幾次衝擊下來,八旗子弟損失慘重,而錦州城毫發未損。

14天內,八旗兵對錦州城發起數次攻擊,都沒有成功。錦州城久攻不下,皇太極一籌莫展。錦州守將確實不好對付。此次拿下錦州城,毫無希望。於是,他提出,到寧遠碰碰運氣。

5月下旬,皇太極抵達寧遠城下。寧遠守將,就是曾經讓努爾哈赤非常頭疼的明朝名將袁崇煥。

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個人,到前線查看地形,尋找攻城辦法。久經沙場的三大貝勒,發現寧遠城下的地形,非常不適合後金騎兵作戰。如果袁崇煥守城不出,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毫無優勢可言。

這一次,是皇太極即位以後第一次親率大兵出戰,如果得不到錦州,再拿不下寧遠,老臉實在沒地方放。現在,三大貝勒還沒從上一次寧遠大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對袁崇煥的大炮心有餘悸。如果皇太極接受他們的建議,放棄寧遠,就意味著,此次出兵再一次失敗。

皇太極騎虎難下,為了尊嚴,決定殊死一博。

他對三大貝勒喊道:“錦州拿不下來,寧遠又不可攻,我們這些人到這裏走親戚來了?這次不戰而退,日後,如何張我國威?”

皇太極為了自己的麵子,把強攻寧遠上升到政治高度,讓三大貝勒無話可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拿著士兵的性命開玩笑嗎?你要臉不要命,我們可不陪著。三大貝勒,不下命令,他們所轄士兵,自然不會參加戰鬥。

站在最前麵的,隻剩下皇太極和阿濟格。皇太極也豁出去了,帶著本旗人馬,冒死衝鋒。阿濟格是個好員工,雖然心裏嫉恨皇太極,但這個時候,為了後金的整體利益,想不了那麼多,也跟著衝上去。

皇太極的五大金剛,見主子都衝上去了,也不含糊,也跟著衝上去。這時,三大貝勒也不能看笑話了,指揮隊伍殿後,做做樣子。

戰鬥的結果,被三大貝勒言中。八旗軍這次的損失,比1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為覺羅室宗的大將軍拜山陣亡,代善的兒子瓦克達、濟爾哈朗、薩哈粼等貝勒受傷。

皇太極為了自己的尊嚴和麵子,讓兄弟們付出慘重代價。打是打不贏了,隻能和袁崇煥議和,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沈陽。

皇太極是善於總結的人,在這次兵敗中,他發現,他現在拿三大貝勒沒辦法。這三個老家夥,根本不顧及他這個汗王的麵子,他們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但是,這群以濟爾哈朗為首的小貝勒,還是比較好拉攏的。要想對付老貝勒,就得用好小貝勒。在小貝勒中,培養他的中堅力量。

怎麼對付這些小貝勒,光給他們位子、財物肯定不行,必須扶持一批,打掉一批,這樣才能讓他們找準自己的位置。

12月,皇太極就找到一個理由,處罰了一直對他不服的阿巴泰。這件事,在本章前麵已經做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