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幕沒有歸屬感的孤獨 2、目的不同的一次行動(2 / 2)

這一次,阿敏鐵了心要把朝鮮征服。他在用兵上,幾乎調動了他所有的指揮天賦,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阿敏帶領3萬八旗精兵,悄無聲息地逼進鳳凰城。同時,他又安排總兵官楞格禮等為先鋒。楞格禮帶著一批人,穿上朝鮮百姓的衣服,神不知鬼不覺地幹掉明軍的哨兵,先後3次混入朝鮮義州,刺探軍情後,並留下來,準備做內應。

正月十三四更天,掌握城內所有情況的阿敏,突然出現在義州城下。阿敏指揮士兵立即架梯攻城。艾博博帶人率先登城,殺死水門口守將,打開城門,放後金兵進城,直奔守城總兵李莞的帥府。

李莞沒想到,後金兵會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倉促迎戰,結果被殺,判官崔鳴亮自盡。阿敏占領義州後,全殲城內朝鮮兵,對百姓實行三光政策,放兵任意搶、燒、殺、掠、奸。

阿敏偷襲義州成功後,立即分兵兩路。一路繼續東進,一路向南,進攻鐵山。

南下的金兵,抓住幾個朝鮮人做向導,化裝成朝鮮人,秘密直撲毛文龍的駐地鐵山、宣川。當時正是冰凍之時,河麵都結成厚厚的冰,使金兵能迅速靠近毛文龍的駐地。

恰巧,毛文龍那幾天沒住在鐵山半島,搬到雲從島去了。金兵找不到毛文龍,就把當地的明兵和遼東難民,通通殺盡。

東進的騎兵,如入無人之境,風卷落葉一樣,占領了定州、郭山、昌城等地。平壤等地的朝鮮守軍,被凶殘、彪悍的金兵嚇破苦膽,哪裏還敢抵抗,不論當官的,還是當兵的,本著保命第一的原則,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阿敏隻帶3萬人馬,攻下這麼多城池,一麵要留兵守城,一麵還要繼續進軍,3萬人,明顯不夠用。

阿敏給皇太極寫信,要求增派人馬。皇太極為了徹底拿掉朝鮮這個“後患”,就,答應了阿敏所有請求,命令阿敏權宜行事。然後,他派出蒙古兵,前去駐守義州等地。

後方無憂,阿敏帶兵繼續深入,渡江攻克安州。

在安州休整4天後,阿敏帶兵直奔平壤。平壤守城巡撫、總兵不戰自逃,阿敏不費吹灰之力,占領平壤。

當天,阿敏命軍隊渡大同江,進駐中和城。

從夜占義州,到兵駐中和城,阿敏隻用了15天的時間。這時,大半個朝鮮,已經在阿敏的掌控之下。

阿敏入朝作戰如此順利,還得感謝朝鮮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

在朝鮮統治集團內部,已經形成大小不一的圈子,有的圈子幹事,有的圈子撈錢,有的圈子整人,散沙一樣,各有目的,各行其事。

幹事圈子裏的人,堅守城池,在領導逃跑,兵力不足情況下,既缺武器,又沒糧草,餓著肚子殊死抵抗,結果流盡最後一滴血。

撈錢圈子裏的人,聽說金兵前來,不管自己是什麼身份,收拾細軟,帶著家眷和值錢的東西,有多遠就跑多遠。

整人圈子裏的人,在朝鮮國王麵前,繼續出餿主意,把平時看不上的人,繼續往火坑裏推,死一個少一個。為了維護小圈子的利益,他們請求國王向阿敏講和。

阿敏為了徹底消滅朝鮮國室,提出議和的條件隻有一條:要朝鮮斷絕與明朝的關係,歸順後金,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阿敏之所有提出這樣的條件,是因為他知道,朝鮮國王不會輕易答應。這樣,就為他進一步進兵,找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