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多數人的需要,抵不上一個人的需要 2、正事兒不一定是正確的事兒
褚英真把自己當成圈子裏的負責人,軍事、政治、經濟一齊抓。努爾哈赤外出時,隻要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他就會私下拍板決定。事前不請示,事後不彙報。
褚英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利於把建州圈子做大做強。父汗既然給了他權力,他就應該把這些權力用好。他不能當“甩手掌櫃”、做“二傳手”,上傳下達,坐而論道,不幹實事。他更不能處事圓滑、好人主義、當瓦匠“和稀泥”、當木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努爾哈赤提拔褚英當二把手,目的很簡單,一是想斷了那些跟他打天下的老臣的念想,穩定圈子裏的局麵,二是在他外出打仗時,後方有一個能讓他放心的人坐鎮。
努爾哈赤理想中的二把手,在他有生之年,應該是他臥室裏的一個擺設,他隨時可以操縱的提線木偶。
按理說,年紀輕輕的褚英,已經顯示出超乎尋常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政事管理天賦,甚至在某些方麵,特別是在圈子裏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努爾哈赤。對此,努爾哈赤應該高興才是,其實則不然。褚英與努爾哈赤理想中的二把手相差太遠。
努爾哈赤需要執行力、理解力強的二把手,而不是解決意識強、決策能力強的二把手。
最讓努爾哈赤恐懼的是,建州圈子裏底層的人,已經逐漸向褚英靠攏。底層的人,也就是工作在一線、做具體工作的人,雖然沒有多高的職位,不掌握更大的權力,但是,卻是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人。
努爾哈赤擔心,一旦這些看似不重要、沒有多大權力的人,在建州這個大圈子,形成一個小圈子,對他的威脅是足夠大的。
最近一段時間,五大臣和三大貝勒,經常在努爾哈赤麵前抱怨褚英,說他說話不講情麵,辦事不留餘地。命令多於請教,脅迫多於協商。
努爾哈赤也覺得,褚英向他請示的次數越來越少,該他拍板的不該他拍板的,他都拍板,越來越不把他這個一把手放在眼裏了。
眼看著褚英的圈子越來越大,並有取代努爾哈赤的架勢,這讓努爾哈赤很不放心,覺得他這個兒子遠比舒爾哈齊難對付,已經在逐漸挖他的牆角了。
努爾哈赤天生就是一個嗜權如命的獨裁者,他決不允許與他實力齊鼓相當的人,坐在他的身邊,那樣他會沒有安全感的。
隨著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在各種戰鬥中表現突出,多次辦差中呈現出卓越的能力,努爾哈赤開始著手培養這3個人,用他們來牽製褚英,減小褚英對他的權力侵蝕。
為了削弱褚英的實力,努爾哈赤想出一招。
有一天,努爾哈赤和褚英在一起閑聊。努爾哈赤歎了一口氣說:“人不服老不行啊,最近我經常感覺自己精力大不如以前了。褚英,圈子裏的事兒,以後你就多為我操操心。”
褚英說:“請父汗放心,兒臣一定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不辜負父汗對我的期望。如果父汗感覺身體不適,以後就吩咐兒臣去做就是了。”
努爾哈赤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現在,莽古爾泰、皇太極都能獨立帶兵打仗,出門辦差。你、阿敏、代善3人,都有自己的部眾,你的兩個弟弟是人才,能力也不差,是不是分一些人口、牲畜讓他們管理經營呢?”
褚英想了想,說:“當然可以!等我們征服了烏拉部,把烏拉部的人口和牲畜分給他們吧!”
努爾哈赤說:“我老了,精力不足,管不了那麼多。我想把我屬下的一半給莽古爾泰,把你屬下的一半分給皇太極。這樣一下,既便於管理,也有利於發展壯大。”
以前,在建州圈子裏,努爾哈赤、舒爾哈齊、褚英各掌管圈子裏1/3的股份。舒爾哈齊死後,代善、阿敏均分了舒爾哈齊的股份,兩個人各占總股份的1/6。努爾哈赤和褚英屬於大股東,代善、阿敏屬於小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