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退休後不想與人交往(2 / 3)

第四,退休老人要善於學習,要抱著老有所用、老有所學的態度,不可產生學了沒用的觀點,不求上進。

第五,要豐富老年生活,擴大自己的社會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範圍,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實生活。

第六,如果經濟允許,還可以結伴旅遊或參加釣魚、爬山等活動。另外,家人的體諒和幫助很重要。老伴的作用是巨大的,應該幫助他或她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可以互相商量退休後去幹什麼,是去旅遊,還是搞點副業,使其在心理上徹底放鬆,應對自如。此外,退休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語言上放輕鬆,多安慰老人,與老人經常聊聊天。如果老人喜歡運動就給他們買一些運動器材和雜誌,鼓勵他們發展業餘愛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退休後的新生活。

忙碌就是幸福!

忙碌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忙碌象征著你依然年輕,證明你活著有意義,有價值;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到不忙碌了,閑下來了,就說明你已經退出曆史的舞台,沒多少價值了,不能為人類社會創造財富,對社會不能再有所貢獻了,心裏真的很失落。

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忙碌中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諦,才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如美國有位叫雷莉絲的兒科醫生,退休後在她91歲高齡時又開了診所,每天為病人忙碌著。經她治愈的兒童不計其數,更為讓人驚奇的是,她現在已經100歲了,仍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雷莉絲為什麼要放棄安逸、安度晚年的生活,而要選擇忙碌呢?可見忙碌是幸福的。這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隻要有工作,我就感到其樂無窮。”這就是她要開診所,選擇忙碌的答案!

我想:人,活著隻有忙碌了,才使你感到精神煥發,忙碌了,才能健康,才能少了抱怨,少些唉歎,少些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無奈,忙碌了,才能給你帶來生活的樂趣,才能有豐碩的人生,才能給你帶來幸福和樂趣!因為現在企業提倡內退,有的人不到40歲,就從崗位上下來,如果說就這麼在家待著,還有大半輩子時間,不是一種生命的浪費嗎。隨著我國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和提高,人的壽命一般都要活70——80歲,百歲老人不在話下。如果我們內退後就在家享福,恐怕沒病也能蹲出病來。我想,雖然我們從單位上崗位上退下來,我們還應該從事一些有益的社會事業,不管你從事的事情大小,隻要你能為社會,為他人作出貢獻的,有利於他人的事,都是有價值的。千萬不能讓自己早早地閑下來,讓寶貴的生命,有限的時間,白白地在你有生之年流淌掉。

關愛老人,遠離抑鬱

老年抑鬱症的誘發因素首先是社會心理因素。特別是退休後,老年人在家庭地位和經濟上覺得自己不再是家裏的頂梁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身體上也大不如前,因而可能會產生一些不適感,使得人格發生變化,變得脆弱、敏感、自私等,表現在脾氣暴躁、愛發牢騷甚至封閉自己。退休後,在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都發生了巨大改變,社會生活範圍縮小、同事間交往逐漸中斷,其子女長大後成家立業,與老人在一起的時間亦減少,使老人備感寂寞孤獨,有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另外,老年人生活中的負性事件不斷出現,如喪偶、親朋好友去世等諸多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產生悲觀情緒。

身體疾病也可引起抑鬱症,如心髒疾病、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腎上腺疾病、代謝失調疾病等。臨床資料表明,腦中風及帕金森病與抑鬱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不少老年人常用的藥物如利血平、可樂寧、心得安、左旋多巴、金剛烷胺、安定、胍乙啶、胰島素、類固醇等都可能引起抑鬱。

老年抑鬱症表現老年抑鬱症起病十分隱蔽,往往不易覺察到,早期常被誤診為心情不佳引起的鬱悶,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老年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有:情緒壓抑、沮喪、痛苦、悲觀、厭世、自責、食欲下降、失眠等,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具體來說有以下9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