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對待生活:做一個熱情的人 第2節熱情的人能夠給自己減壓
常言道,有壓力不可怕,沒有壓力才更可怕。英國心理學家戴維·本塔納曾對壓力的定義是:壓力是對精神和肉體承受力的一種要求。如果人的精神和肉體能接受壓力的挑戰,那麼壓力就是受人歡迎的,有益無害的。
世事多變,任何人都沒有“百戰百勝”的絕對把握,就連人生經曆豐富的老人也常常出現一些失誤,甚至失敗,何況剛剛起步的中青年人呢?失誤、失敗並不可怕,熱情的人知道如何從失誤、失敗中奮起,反敗為勝。跌倒了要爬起來,才算好漢,爬不起來,就會掉在命運之坑裏,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在新的秩序中,敗軍之將,可以言勇。
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又愛又恨,不過,了解了如何減壓後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學習以下的減壓信條吧?
事情本身並不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那是我們的思維令它如此。
——莎士比亞
產生壓力情緒並引起各種情緒傷害的,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我們對於這些事情的了解、想法和解釋。
美德存在於掙紮的過程,不在於所獲得的獎勵。
——霍頓
快樂如果被當成目標去追求,便無法得到,因為快樂不能直接取得,而必須是其他活動的副產品。
人之樂莫強於他在工作上的喜悅,因為這是他的應得之分……
——《傳道書》三章二十二節
尋找一些能從中獲得真正滿足的活動,而非活動的結果,在專注的過程中,壓力的情緒自然會被解除了。
人們找到安定之所後才能找到自己,而在找到需要他的關愛以及他必須去關愛的適當人選時,他才安定下來。透過愛與被愛,人們體驗到自己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為當我們幫助一個人或一個概念成長時,也是我們與之最接近的時刻。
——梅亞洛夫
在你自己和你的成就之外,找到可以關心和信汪的事物。當你把心奉獻給一個人、一份關心、一個概念或一套價值時,便會產生目的感和意義。
會犯錯的是人,能原諒的是神。
——波普
要學會容忍和原諒自己和他人。用亞伯特·艾利斯的話說,我們都是“容易犯錯的人”。不能容忍自己的錯誤將導致壓力、緊張和輕視自己,不能容忍他人則會造成責備和忿怒。
我們必須要能認同他人,體會他們的遭遇,感受其中的衝突……這樣我們將在他們的生活中,看到同樣存在於我們生命中的人類的兩難之局。
——波諾斯基
試著從別人眼中了解世界和你自己。如果我們了解別人的觀點,人際關係就不會那樣壓力沉沉令人不快了。同情是責備和忿怒最好的解毒劑。
其他的人並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望,才活在這個世上的。
——皮爾斯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戲中的主角。我們都需要從別人那兒獲得點什麼,但是必須為自己的快樂負最基本的責任。
雜草蔓蕪的旱地上不會開出花朵。
——諺語
典型的壓力較低的生活,是合理、有效而妥善安排的。懶惰、自我陷溺和漫不經心常常引起壓力。
當你抵達彼方,彼方就沒有所謂的彼方了。
——史坦因
生命的掙紮不停地變化,永無休止之日。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鬆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
不要向後看,過去的事可能會打擊你。
——貝基
我們目前的生活常被過去的魘影所盤踞,這些幽靈常使我們責怪自己的不是,使我們試圖追趕父母親的生活水準,以及對“往日的好時光”產生不現實的回憶。把焦點集中在過去,無異於剝奪了現在的愉悅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