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隱含的第一財富 第一節百分百說話是煉出來的(1 / 3)

第一章隱含的第一財富 第一節百分百說話是煉出來的

學會激勵自己

在說話之前,先要激勵自己,目的是在表達概念時心中有數,因為有許多人在開始練習說話時有膽處心理。其實“說話百分百”的人都不是天生的,都得經過後天的學習,不斷地適應自己,變被動為主動,最終煉就一套說話的真功夫,之後再去生活,此時你已經擁有了第一財富。既然如此,怎麼樣才能學會激勵自己呢?下麵介紹幾種方法:

一、大凡於己不利的說辭,用省略或改用代名詞的辦法

在社會生活交往中,常常會不經意說出一些有損自己的話,無緣無故地給自己一個低分,這與百分百說話還差相當的距離,要避免反複使用含有負麵意味的無益說辭,就要從眼下做起,從點滴做起。這樣,在和對方談話時除了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外,更應學會激勵自己,把話說到百分百,方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在平時的生活中盡量不說喪氣的話,更不要說過頭的話。假設一下,某人整天和他自己過不去,麵對任何事都抱怨他不行,結果他總是提不起精神來;再比如我們常常看見某人為工作提心吊膽,而且開口閉口都在懷疑自己的能力,見人就表示有一天會被炒魷魚,結果不幸而言中。由此可知,諸如此類具有負麵作用的言語,還是不說為妙。倘若碰到非說不可的時候,那你最好改用“那件事”、“那個事件”,或“從那以後”等代名詞,或是一些可以替代的說辭,這樣自然可把不愉快的事實或氣氛擺脫掉。

二、做事之前先放放,然後再說

辦事離不開說話,尤其辦事慌張時更要激勵自己把話說好。當我們看到悶悶不樂,做起事來不能幹淨利落的人,也許有人會對他如此窩囊在發問?對方可能回答出很多原因,但不能一一解答。其實,他所說的原因,往往不是“由於思考以後,仍然不能解決”,而是因為不能解決,才開始思考問題。換種說法,為了要使不能解決的事情正常化,就開始思考問題的實質。

可以看出,這是為了要很好地解決問題,隻可惜想不出對策來。自然,由於想不出對策,就苦惱得很。倘若不去思考問題,那就是根本談不上如何采取正確的行動了。本來,一個人在做事之前,根本無法全麵考慮到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某些問題應該暫時放放,這是讓人不為事情所困擾的最好方法。大體上說,人可分為“行動型”與“熟慮型”兩種類型。行動型的人反應迅速,可惜錯誤很多;熟慮型的人反應緩慢,但錯誤較少,這兩種類型各有優劣,倘若都能學會先放放,則可以吸取兩者之長。當然,事情有輕重之分,故大家在動手之前,應該好好考慮。所謂做事之前先放放,然後再說,並非把事情忘得一幹二淨。如此一來,即使是一個非常優柔寡斷的人,也能安心采取行動。

三、煉說話一定要注意喪失鬥誌的口語習慣

當工作或學習不順利的時候,一般人常常會用“反正”、“畢竟”或“總之”之類的話來解釋一番。一旦這些用語成為習慣,就會形成這樣的心理:“反正我認為不行,畢竟不行的”,“總之,我是無能為力了”,“我畢竟是比不上他”。因為這些已經說出了口,使得本來可以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一開口就說“反正”、“畢竟”、“沒辦法”或“不得已……”的話,這表示的是要放棄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所以,當這些話說完之後,也等於自己的缺點被原諒了,迫使自己無法向外邁出一步,而被圈在一個框框裏。

四、卑俗的稱呼有時也是激勵

我們翻開報紙,常常會在上麵看到政治漫畫,例如把某某部長畫成動物,某國的宰相畫成小姐等等。滑稽幽默的漫畫情景,會使我們捧腹不已。在我們的意識裏,掌握政權的人,無疑是很棘手的人物。我們對於這種人,一麵懷著親近感,一麵覺著他是一個偉人,相形之下,難免產生恐懼感或劣等意識。可見,報紙上的政治漫畫,無疑對於鎮定心情,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那麼,在我們平時的說話中,個人綽號有時也含有同樣的效果。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那些會給人心理上產生壓迫感的人,起個滑稽或具有幽默感的綽號,借此衝淡我們心理上的壓迫感。比如學生時代,經常被同學們取外號的人,無非是一些有特點的同學或令人不太喜歡的老師。再比如社會上,經常被人取外號的也是位居要職的人。

“昨天,我被領導叫去訓了一頓”和“我被那個老家夥叫去談話”,明顯地,這兩種說法所受到的心理壓力大小相同。換言之,我們如能給棘手的強敵取一個粗俗的名稱,則可糾正彼此間心理上的不平衡,進而維持對等性的關係,這也是煉說話時要注意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濫用。

練說話的方法

誰都知道,說話是人的思想及情感的表達,是來自心底的聲音。一個人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說出自己所要說的,但多數人還是能夠鑒別並透露自己。說話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從現實中鍛煉出來的,是一分天才,九分努力的結果。有的在不知不覺中;有的在有意無意間;還有的在別人的眼前,往往以每一句話描繪自己的輪廓與畫像,滲透自己的情感,這就需要練說話時掌握很好的方法。

說話的人,就是做事的人。要做事,就不得不說話,說話也是為了把事情作得更快更好。說話和作事結合起來,那麼就沒有什麼說多說少的問題。在某些場合,說話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說話。例如教師,電視台的主持人,電台的播音員,展覽會的講解員等等,都是用他們說話的才能服務於社會,推動社會各方麵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的。至於一般辦事的人,一麵做事一麵也要說話。例如交流經驗的時候要說話,交換意見時要說話,有所報告,有所詢問,有所批評時,都不免要說話。沒有這些種類的說話,或是應該說而不說;應該多說,而懶得說,都會妨礙事情的進行與發展的。所以,我們要從心底掃清一切過去社會上流行許多對說話的不正確的看法,認識清楚說話的能力在現代生活中的真正地位。這樣,我們就很容易懂得說話的意義和學到說話的技巧了,下麵的幾種方法的掌握能幫你說話百分百:

一、練習法

1、最容易做到的是深吸一口氣,然後數數,看能數多少。

2、先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文字,盡量避免喘氣聲。

3、按字正腔圓的要求反複讀一些成語,注意語氣和語調。

4、反複說繞口令,這可是練說話的好方法。

二、複述法

複述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別人的話重複地敘述幾遍。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複述法的練習可以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稿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後請朗誦較好的人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複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複述的時候,可把第一次複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對比原文,看你能複述下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條件許可,能麵對眾人複述就更好了,好處在於能鍛煉膽量和克服緊張心理。

開始時,隻要能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複述出來;第二次複述時就要求不僅僅是複述情節,而且要求能複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複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複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提高要求。

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製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複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複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複述出一半以上;第三次就應能複述全部句子。當然,速度進展得越快,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越強。

三、模仿法

模仿可是我們從小的本領,比如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學說話時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來的,向周圍的人模仿來的。那麼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麵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但要注意其方法:

1、模仿專人。在你認識的人群中找一位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人,請他講幾段最精彩的話,錄下來,供你進行模仿。也可以把你喜歡的、又適合你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

2、專題模仿。幾個好朋友在一起,請一個人先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輪流模仿,看誰模仿的最像。為了刺激積極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來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一定要進行一些準備,一定要講準確、生動、形象,千萬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否則模仿的人跟著錯了,不但害人,還害了自己。

3、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聽廣播,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模仿時注意其聲音、語調、神態、動作等,還可以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這樣天長日久,你的口語能力定會提高,而且會增加你的詞彙量,增長你的文學知識。

四、描述法

看圖說話在小的時候都學過,描述法就類似於這種看圖說話,隻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物,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描述法可以說是比以上的幾種訓練法更進了一步。這裏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五、角色扮演法

角色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我們這裏的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相同的意義。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求我們學演員那樣去演戲,去扮演作品中出現的不同的人物,當然這個扮演主要是在語言上的扮演,你可以這樣做:

1、選一篇情節性強、人物個性突出的小說、戲劇為材料。

2、對選定的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重點是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

3、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就可以找人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了。等結果出來比比看,看誰最能準確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