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節製是完善人格的手段 1.能察能不察之謂明,能勝能不勝之謂勇(1 / 1)

第五章節製是完善人格的手段 1.能察能不察之謂明,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原文】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注釋】察:明察;知曉。

【大意】事事都能弄清楚不是真正的精明,能清楚也能糊塗才是真正的精明;每戰必勝不是真正的英勇,能勝也能不勝才是真正的英勇。

精明固然好,但是那種事無巨細、什麼都想弄得清清楚楚並不是真正精明。大事上明察秋毫,小事上不妨裝點糊塗,就是心裏明白不表現出來,甚至就連這點明白都是多餘的,這才叫真精明。

“必勝非勇”,的確如此。古之項羽百戰百勝,而他的對手劉邦則百戰百敗。可最後,垓下一戰,項羽一敗塗地,自刎烏江。用蘇東坡的話說:“……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可見,氣勇不是真勇,智勇才是真勇。

領導者沒有必要事事都爭最後話語權,除重大決策外,有時有意無意地把“你的意見有道理”這頂桂冠送給別人,往往有利於鞏固你的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