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智是一切財富的源頭 11.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
【原文】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布置,趣味便減矣。白氏雲:“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注釋】白氏:白居易。
【大意】無意之中如願以償,就是最佳境界;事物隻有保持本來的自然狀態,才能體現大自然的玄妙神奇。假如加上一分人工的修飾,就大大減少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說:“人清靜無為時意誌自然很安閑,按照自然節奏吹起的風,才能感到清爽。”這真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啊。
崇尚自然,原則上說是正確的。但落實到具體問題,還需要一分為二地來看待。
我們人類評價自然之美醜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對人類是否有益。有益的就美,有害的就醜。而自然的事物並不都是對人有益的,很多有益的事物,也都是經過了人類後天的改造。比如,黃金雖好,但必須經過冶煉;碧玉雖美,也必須經過琢磨;沙漠作為景觀非常壯觀,若不改造,就將是禍害之源……
“天趣”存在於事物的內部,而不僅限於事物的外表。棉花被紡成棉線,並織成棉布,盡管失去了原來天然的形貌,但其本質屬性卻絲毫沒有改變,它的變化,完全都是有利於人類的。因此,我們追求自然、崇尚自然,是要盡量地去掉人類無聊的造作,而不是否定所有人對自然事物的改造。
洪應明認為無意中如願以償,就是最佳的境界,問題是若總是不能如願以償,那該怎麼辦?農夫無意間遇到了撞樹的兔子,這是自然而意外的如願以償,可是,結局卻是為了繼續等待這種好事,而荒蕪了自己的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