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東進討賊 第1章將相之爭(1 / 2)

第三篇東進討賊 第1章將相之爭

李林甫城府深藏,老於謀算,對安祿山恩威並用,控製於指掌。楊國忠輕躁善辮。剛連自用。安祿山以其資曆淺薄,輕視不附。二人相爭,勢同水火。楊國忠數言安很山必反,但唐玄宗不子聽納無賴雜胡安祿山,從捉生將起家,五六年間便官至邊鎮節度使。此後又十年,更是扶搖直上,成為領兵最多的邊疆統帥。安祿山的發跡亨通,在武勇軍功之外,靠的是巴結賄賂交通朝中權貴,阿餡表忠取媚玄宗皇帝。而專權用事的宰相李林甫,對於安祿山,則是在扶掖支待的同時,又以機謀權術加以控製。

李林甫出身於皇家宗室,通過交結內宮妃殯和宦官,事事順旨阿從玄宗,取得了宰相權位。其為人口蜜腹劍,城府極深,人稱“肉腰刀”。他任相之後,大權獨攬,排擠賢能,先後引為同列者牛仙客、陳希烈,都是唯唯諾諾的“伴食宰相,再說安祿山顯達之後,自持思寵,見了李林甫也是態度傲慢。及至看見與他同為禦史大夫的王琪對李林甫畢恭畢敬,才感覺有所失禮。李林甫玩弄的是欲擒先縱,他每與安祿山談話時,總是先揣摸其內心,開言道破其意圖安祿山驚服不已,心中常感恐慌,甚至冬天相見,也常常冷汗沾衣。

有一天,李林甫把安祿山請到宰相議事廳,讓他坐下,好言相慰,還解下風袍給他披上。安祿山心懷感激,從此對李林甫無話不談。在範陽時,每次劉駱穀從長安回鎮,安祿山總要間:“十郎(李林甫的排行)說什麼了嗎?”若是李林甫說些讚揚話,他就非常高興。如果李林甫說的是“告訴安(禦史)大夫,要多加檢點”,安祿山就反手抓住床沿叫道:“哎呀,糟糕了。我活不成了!”此事傳到京城朝中,梨園樂師李龜年在宴會上模仿安祿山,惟妙惟肖,玄宗看了也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安祿山票悍蠻勇,等不馴,而且外癡內詐,性情狡猾,善於投機。但比起老謀深算,精於權術的李林甫來,卻是小巫見大巫了。唐玄宗對安祿山,一味采用加官晉爵、濫施思賞的籠絡之策。李林甫則不然,對其恩威並用,控製於指掌。安祿山心畏誠服,甘於聽命。

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擔任宰相達19年的李林甫老病身亡,由外戚新貴—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接任其職。楊國忠其人能言善辯,性情浮躁,剛惶自用。當上宰相之後,躊躇滿誌,以天下為己任,處理軍國政事,果斷快速,草率不疑。

他在朝堂上也是摺袖握拳,沒有威肅儀表。對王公大臣頤指氣使,以致人人心懷驚恐。他從侍禦史到宰相,一身兼任40多項使職,中央機構中有才能和聲望的人,凡是不肯聽他擺布的,就想方設法貶為地方官,趕出京城。

楊國忠是天寶四載(745)以後才來到京城,混跡於官場的。他初人政界,就被林李甫用作爪牙打手,對付政敵。等到權位漸重,炙手可熱時,他又開始對李林甫心懷怨恨,必欲代之而後快。楊國忠一方麵結納同黨,一方麵設計剪除李林甫的心腹。尤其是天寶十一載(752)阿布思反叛一事,成為楊國忠攻擊李林甫的極好把柄,以致李林甫死後也難得安寧,被追奪官爵,遭受剖棺之刑口楊國忠擔任宰相之後,本想拉攏安祿山。不講禮義廉恥的奸狡之徒安祿山,雖然曾經是李林甫的黨羽,但在其身亡之後,又夥同楊國忠落井下石,誣陷死人。盡管如此,安祿山對資曆淺薄的楊國忠卻是極為輕視的。安祿山身兼三鎮時,楊國忠才任禦史中(正五品上階)。當體形肥胖的安祿山上下官殿的台階時,楊國忠常過去攙扶,巴結討好。

與李林甫相比,楊國忠的權術手腕尤顯低劣。他隻會狐假虎威,濫用職權。眼看著無法拉攏、製服安祿山,楊國忠便一再上奏,言稱“安祿山有反狀”。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與安祿山關係素來不睦,楊國忠便奏請玄宗,讓其兼任河西節度使。欲相結為同黨,共同排擠安祿山天寶十三載。引正月,安祿山奉召人朝。因為楊國忠上奏安祿山必反,並說“陛下試召他來朝,他一定不會來”。

所以。安祿山到華清宮一見玄宗,便委屈哭訴道:“臣本胡人蒙受陛下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卻不為楊國忠所容,臣恐怕是難以活命了。”玄宗不由心生憐愛,溫言撫慰,重加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