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生意場上要學會做個局外(2 / 3)

為了高速發展地產,他幾乎將存戶存款掏空,投入地產開發,因此引發存戶擠提。這次擠提風潮,令廖寶珊腦溢血死亡。

李嘉誠從自己所尊敬的前輩廖寶珊身上,更加清醒地看到地產與銀行業的風險。他深刻地認識到投機地產與投機股市一樣,“一夜暴富”

的背後,往往“一朝破產”。

作為地產界的新秀,李嘉誠堅持穩健的步伐。後來,在1965年1月,明德銀號又因為投機地產發生擠提宣告破產,全港擠提風潮由此爆發,整個銀行業一片淒風慘雲。廣東信托商業銀行轟然倒閉,連實力雄厚的恒生銀行也不得不出賣股權給彙豐銀行才免遭破產。

靠銀行輸血的房地產業一落千丈,一派肅殺,地價樓價暴跌。脫身遲緩的炒家,全部斷臂折翼,血本無歸。地產商、建築商紛紛破產。

而在這次大危機中,李嘉誠損失甚微。這完全歸功於李嘉誠穩健發展的策略。

策略成熟,太極舞者未必落後,卻有極大可能因站在前人肩膀上後來者居上。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太極舞者。他的眼光之銳利無人能及,而他的柔術功夫、慢行哲學更讓人折服,他崇尚的是局外發力、後發製人。

不要卷入別人的派係紛爭

派係是人際關係中的一汪泥潭,誰陷入其中都會難以自拔,並沾一身腥臭,生意場上也是如此。你的生意夥伴、競爭對手以及其他關係網絡中都可以存在派係之爭,在生意場上結交關係時一定要小心體察,不要誤觸雷區。

在這裏仍以胡雪岩為例,正是因為介入了兩個大人物之間的紛爭,導致自己的一敗塗地。

胡雪岩經過一番努力成為握有實權的左宗棠的強有力助手,本來,在晚清那樣腐敗的環境中這絕對是對生意大有助益的好事,但不幸是,左宗棠有一個同樣強大的對手李鴻章。胡雪岩聰明一世,卻一不小心誤入了一個最不該介入的派係紛爭,由此遭至李鴻章的猜忌。李鴻章扶植盛宣懷以對抗胡雪岩。

胡雪岩以王有齡始,進至左宗棠,結怨於李鴻章,而終於盛宣懷。

這數十年間,集商場、洋場、官場勢力於一身,財富愈來愈多,其背後是離不開官場這個大靠山的。

為結交官場,他不惜代價,所以才能在商場上權傾一時。他自有套官場結交的本領,或獻財,或獻色,抓住人性的弱點,對症下藥,所向披靡。他的財產多是倚靠官場勢力得來的,最終也成了李鴻章和左宗棠官場鬥爭的犧牲品。

胡雪岩之敗,是一種官力與商力的合力作用,即李鴻章的官力與盛宣懷的商力相結合的結果,而歸根結底還是盛宣懷的商力起關鍵作用。

如果僅憑李鴻章一句話就能使胡雪岩敗家,那麼,作為李鴻章左膀右臂的盛宜懷也難逃左宗棠的一句話。隻有在盛宣懷在商業上對胡雪岩的圍剿徹底成功之後,胡雪岩被逼到了絕境,李鴻章才抓住機會,趁勢對胡雪岩進行清算。

盛宣懷對於胡雪岩也是一忍、再忍、三忍的。一忍創辦輪船招商時胡雪岩暗中搗鬼;再忍胡雪岩在湖北采礦時背後放冷箭;三忍胡雪岩在創辦電報過程中不僅準備“橫刀奪愛”,而且讓左宗棠利用手中權力設置重重障礙。

1883年,法軍公然進攻駐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已經無可避免了。

中法風波,對於李鴻章來講,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清廷官員早被戰爭嚇破了膽,一百五十八人聯名主和,李鴻章負責與法國簽訂了屈辱《法會議簡明條約》。一時間,國人大嘩,連一些主和派都不滿意了。以左宗棠為首的主戰派乘機抓住了把柄,對李鴻章聯名群起攻之。李鴻章一氣之下病倒了。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再招左宗棠入軍機。這可忙壞胡雪岩。左宗棠南征北戰,沒有大筆銀子寸步難行,他的戰功一半歸於胡雪岩。這時候,李鴻章和盛宣懷趁左宗棠不在兩江,已經準備向胡雪岩下手了,給左宗棠來一個釜底抽薪。盛宣懷開始了對胡雪岩最後大反攻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