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報複,就證明你已在對手麵前失去冷靜,失去冷靜的人必然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老板又怎能在變幻的商海中審時度勢,做判斷準確導航呢?同時,對手也會明白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傷害到了你。你對他報複將會使他給你更大的報複,使你蒙受更大的損失。你要消耗更多時間來進行自我防衛,這樣便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之中,你又如何在場中把握機遇、謀求發展呢?你更應該明白的是你的報複隻能讓自己降低到對手的水準,抄襲他的戰鬥方式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不妨與對手共
在商場中,所謂朋友或對手,是就利益得失而言。如果對方不利於自己的利益,就是對手;如果有利於自己的利益,就成了朋友。作為人,最聰明的辦法不是打敗對手,而是讓對手變成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
在今日的商界中,有一種相互進退的合作方式:競爭式合作。
雙方看似水火不相容,瞪圓眼睛火拚,目的卻不是殺垮對方,而相互激發,相互利用,共同成長,以便共同做大市場,共同占領市場。
比如世界兩大名牌飲料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雙方鬥了多年,從國內到國外,20世紀到21世紀,卻誰也沒有鬥垮誰,雙方的實力反越來越壯大。隻不過,“混龍鬧海,魚蝦遭殃”,相當多的小牌飲料在它們的火拚中失去市場,甚至銷聲匿跡了。
很顯然,這種“競爭式合作”比傳統“互損式競爭”更具智慧,效果也更好,正日益被那些有遠見的大商人所重視和應用。
20世紀90年代開始,台灣統一集團和頂新集團在中國內地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方便麵大戰。
當時,內地的方便麵市場剛呈上升之勢,有十幾個名氣和銷路都不錯的地方品牌,卻沒有一個全國叫得響的牌子,呈現出群龍無首的麵。台灣頂新集團瞅準這個空檔,強力殺進,推出一種價廉物美、湯料香濃的方便麵--“康師傅”。
與此同時,頂新集團不惜工本,進行廣告轟炸,報刊上、電視上,到處都“康師傅”的廣告。很快,“康師傅”的名聲響遍全國,不但迅速占領了市場,也做大了市場--吃方便麵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這時,統一集團看到了內地方便麵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大舉殺進。
它以“康師傅”為主要競爭對手,卻刻意強調自身的特色。“康師傅”
“平民化”路線,“統一麵”卻以“貴族”身份出現,注重包裝的次和品位。
自此,雙方輪番進行廣告轟炸,看似雙方在激烈交火,實質上挨炸的卻是內地原有的廠家。兩強相爭,一舉壟斷了內地方便麵市場。而許多原本很不錯的內地方便麵品牌,卻悄然消失了。
在商場中,對手不是仇人,雙方不是非成即敗、非存即亡的關係。
商場競爭如同拳台競技,雙方越是有勝有敗、打得越是激烈,門票越好賣。若是有誰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任何懸念了,他將失去比賽機會。
商場也是這樣,商人依賴對手的存在而存在。沒有對手了,意味著這種產品就要被淘汰了。所以,商人不要總是思考如何將壞結果強加給對手,更要考慮如何從對手那裏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