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多務實才能少跌跟(1 / 2)

第40章 多務實才能少跌跟

經商活動來不得半點虛假,在作決策、作管理時應以務實求真的態度處理一切問題。經商最後都要以數字說話,商人必須明白,哪些東西是做給別人看的,哪些是為自己做的,這樣才會少犯錯誤,少跌跟頭。

明白生意場上務實才能求真的道理

古往今來,許多民族都有著求真務實的精神。中國人早就有“華而不實,恥也”,“君子務實”的警句,阿拉伯人也是重實際而輕浮華、追成功而棄幻想。這些以求實為本的處世哲學,在猶太人身上也得到明顯的體現。

在猶太人中間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則寓言:古時候,有位拉比名叫西蒙,他為了躲避羅馬人的追捕,不得不逃入一個山洞。他拋棄了一切世俗雜念,潛心研究猶太經典。

十幾年之後,當他走出山洞時,看到人們都在忙忙碌碌地耕作,好像除了耕耘、播種之外,人們再也沒有別的事了。對此,西蒙不禁歎惜道:“唉!這些可憐的人啊,隻知道沉溺於這瑣碎的世俗生活!”

話音剛落,就有霹靂般的聲音從天空傳來:“西蒙,你跑出來,就是為了毀滅我的世界嗎?回你的洞裏去吧!”原來這是上帝在發怒。因為上帝並不喜歡那些追求虛無縹緲的人,而是認為這平平常常的勞作構成了真實的世界。

所以,猶太人追求適度的享樂,追求富足繁華,追求妻賢子肖,追求長壽無憂。他們認為,享受現實生活的人,才沒有違背上帝的意願。

務實的猶太人認為,適度的和為生育而進行的性生活是必不可的,因為“性”也是上帝所造就的人類的本性,為了更完美地生活,不必把自己禁錮於“性”之外。就連神職人員,猶太人也認為不能排除常的本能需求,所以他們說“凡教師不能沒有妻子,凡拉比不能沒有結婚”。

猶太文化是比較強調功利性、機巧性與實用性的,正是這種不違背人性特點的信仰方式,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給備受磨難的猶太民族注入了強大的生命活力與創造能力,使得他們在思想、哲學、科學、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傑出的表現。

俄國猶太作家大衛·戈爾東曾擔心,2000多年的流散生涯和長期的商業活動,會使猶太人成為一個輕視勞動的不正常的民族。但是,猶太人並沒有讓他的擔心變成現實,他們那種腳踏實地的民族性格,從以色列的發展曆程中,就可以得到見證。

1948年,猶太人雖然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實現了建立國家的理想。但是,幹旱的氣候、貧瘠的土地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現實問題,猶太人知道:要麼創造奇跡;要麼走進地獄。所以他們不等不靠,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向沙漠要水、要糧食、要棉花。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

回到賺錢這個話題上,也是因為務實的猶太人愛錢,認為錢是好東西,所以才去賺錢,最後才賺了錢。

當中國先賢們在2000多年前倡“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時候,猶太拉比們就已經開始教育猶太人要愛錢:“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錢會祝福人的”“錢會給予我們向神購買禮物的機會”,“《聖經》發射光明,金錢散發溫暖”……因為猶太文化的務實性,也因為猶太人重視教育以及獨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在猶太人中間,有這麼一個現象,就是經常是一個家族很多成員都很顯赫、發達,而且通常還可以延續幾代人。比如羅思柴爾德家族、瓦爾堡家族等等,這與中國“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