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清昱出班奏道:“陛下,秦地已拖累夏國近百年,此時正是其報效君恩的時候,可秦地卻百般推脫,明顯有不良之心,還望陛下明察!”
俞建平聞言立刻勃然道:“這位大人有些危言聳聽了!秦地有老王爺秦朗壓陣,以老王爺對夏國的忠誠,誰敢對夏國起二心?!而且,如果秦地真有不二之心,自可自行其事,自主斷決,也不會派人前來向陛下通報情況。依我來看,真正有二心的,恐怕是大人您吧?!”
隨後,向穆旭施禮道:“陛下,秦地所有軍民對陛下忠心耿耿,唯天地可見。沒想到卻遭人誹謗,著實令人心寒哪!還望陛下能對詆毀秦地的行為予以嚴懲,以慰秦地萬民之心!”
穆旭不滿地掃了畢清昱一眼,說道:“秦王世代皆是國之柱石,畢卿家怎可如此講話?當罰奉一年,做為懲戒!”
畢清昱討了個沒趣,唯有諾諾退下。
穆旭掃視了一下眾人,說道:“眾位卿家,你們可有何妙計?”
一直從未開過口的許強,此時站出來稟道:“啟稟陛下,末將倒是有一策,也不知可不可行!”
穆旭立刻喜笑顏開地說道:“許愛卿有何妙策?快請講來!”
許強說道:“俞大人所述確是秦地實情。然而,夏國出兵攻取河東勞師而道遠,也並不足取。以末將的主張,仍是命秦地攻取河東,但所得河東之地就交由秦地掌管。這樣一來,即可免去夏國勞師之困,又能讓秦地在河東補償戰爭中的缺損。而且,兩地同由秦地掌管,互為依托,也好統一調度,更能讓兩地發揮屏障的作用,也可使夏國能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穆旭聞言望了穆偉昊一眼,問道:“大家以為此策如何呢?”
俞建平搶先說道:“陛下,此策有些不妥!”
穆旭問道:“有何不妥?”
俞建平答道:“此策看起來似乎對秦地和夏國都有利,但其實不然。且不說洛邦能否會有援軍,隻是現在在河東的洛邦軍就有四十萬人,而秦地才有兵八萬,雙方力量懸殊,就算秦地集齊所有精壯,也才不到五十萬人。而且,秦地匆忙成軍,戰力肯定不如洛邦軍。再加上洛邦軍依城防守,秦地能否攻取河東還在兩說。如果秦地能夠攻取河東還算好說,但秦地若是不能攻取河東,損失必會極其巨大,很有可能會動搖秦地的根本。此策還是不足取,依照我們領主和秦老王爺的意見,還是懇請陛下熄了攻取河東之心吧!”
俞建平話剛說完,穆偉昊馬上說道:“你剛才也說起過呂雲瑞極有謀略,我想此事交到他的手上,他必會設法攻取河東。我以為許將軍所獻之策可行!”
俞建平愁眉苦臉地說道:“我家主人雖謀略超人,但也並非神人。此事確實難辦啊!”
穆偉昊笑道:“攻取河東之策我看除了呂雲瑞別人還真擔當不起,俞大人就不要再行推脫了!”
聽了穆偉昊的言說,不少文臣紛紛出來勸俞建平替秦地接受此命。
俞建平萬般無奈,最後隻能點頭,為難地說道:“此事還望陛下能下道旨意,親自向我家領主言明,否則我回去可不好交差啊!”
穆旭笑道:“難得朝中眾臣能意見如此統一。我就滿足俞卿家的意願,寫下聖旨交你帶回去覆命!也請呂卿家看在同國的份上,為夏國多多出力!”
俞建平忙道:“陛下的美意我一定轉告領主大人!我想我家主人聽到陛下的話,一定會非常開心!”
穆旭聞聽“哈哈”大笑,當下就寫下詔書交給俞建平。
俞建平仔細看了一下詔書,見上麵已經寫明河東之地待攻取後由秦地自行掌管,這才向穆旭及朝中眾臣告辭離去。
赤陽落山,倦鳥歸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開始進入夢鄉,大地歸於安寧。
濃重的夜幕下,“探索號”在高空中向著西方疾速行駛。
飛船的控製室內,呂雲瑞、秦朗、許猛龍端坐在座椅上,默默地注視著遠方的天空;風衛等六名機械侍衛分布在艙內各處,靜靜地肅立著。
早在一個月以前,秦地就已經開始了戰前的準備。除了永濟縣,其他各縣都在矮人工匠的指導下,分工序開始進行武器、裝備的製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打造出十幾萬套新式複合盔甲、幾十萬支羽箭及十多萬各式武器。而且,武器、裝備的質量,雖不及矮人工匠製作得好,但由於每人隻負責一道工序,熟練度很快就能得以提高,製作出的產品均能達到上乘水準,即使是與其他人族各國著名工匠製作的產品相比,也毫不遜色。